特朗普主张对富人减税 一个富人对公平的感悟



文/孙寅贵

    从产生剩余价值的那一天开始,公平就摆在了人们面前。今天,公平、效率,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两大价值观的平衡问题。

    凿出来的“公平”!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发生“转型”巨变;80年代末,中国人开始膨胀“暴富”的梦想;90年代末,中国社会已经冒出了一批批“富豪”。他们光怪陆离的身影,有的走上了通往民族企业家的红地毯;有的则如行云流水,销声匿迹;甚至有的声名狼藉。

  而在2000年以后,全社会已经不厌其烦地反思起来:究竟怎样看待“富人”?

  孙寅贵,百龙集团的董事长,如今已然是一位“富人”。但无论他当年如何携“百龙矿泉壶”在媒体掀起波澜,却似乎从未做过发紫的“红人”,反倒获誉商界“怪才”。其实,他是敢于把自己致富的艰辛、出轨、失败和成就都和盘托出的极少数人之一。

  多年前,一本《总裁的检讨》让商界振聋发聩;今天,孙寅贵又用自己行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积累起来的切身经历凿巴出一部十余万字的新书《公平?》,奉献给读者。

  这部书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偶然。人类从产生剩余价值的那一天开始,公平就摆在了人们面前。今天,公平与效率,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学领域探讨的课题,而是和谐社会两大价值观的平衡问题。有人如此评价这部书:“它是在灵与肉的煎熬中,感悟了社会、人生并升华到理性的思考。它抽象、总结出了生命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公平定律’和人类文明发展必由之路的‘混血理论’。”

  在孙寅贵身上,有着机灵、果敢的率性,也有诙谐、自嘲的本领;有吝啬、耍横的脾气,更有率真、诚恳和善于思索的秉赋。亦正亦邪,才使他在社会的熔炉中游刃有余,但也代价沉重。孙寅贵在做企业的实践中思索出来的公平理念,很有普遍意义。而实现公平的途径,他认为:只能在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中找到。

  《中外管理》本期摘取书稿一二点滴,赶在付梓前独家先为刊发,以餮读者。

  铺就公平就是帮助富人自己

  “唉……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其实挺惨的。”我想,也许是中国目前大多数有钱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做富人。

  富人,不等于贵族

  “唉……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其实挺惨的。”这句话我已听很多人感言过了。为什么?我想,也许是中国目前大多数有钱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做富人。

  西方有一句话:一时可制造一个富翁,几十年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目前中国有许多人的确通过勤劳智慧,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并形成了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自以为自己就是中国的贵族,就应该像西方的贵族一样受人尊重。其实,这群人离贵族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他们在物质上可能算得上富有,但在思想和精神上仍是穷人。他们不仅缺乏应有的修养,而且还摆阔斗富,缺少同情心、缺少社会责任感,更有甚者竟会仗财欺人。他们给社会留下了为富不仁的恶劣形象,这不仅悲哀,而且可怕。一句话,这个群体还没有学会做富人,哪就谈得上贵族了呢?!

  莫用财富挑衅社会

  前不久有报道,山西一矿主富豪一次买了十五辆“悍马”吉普,给家族凡满20岁以上的男士每位一辆。在全国煤矿事故频发、矿工亲属泪流不止的现实状态下掺杂着这样的“音符”,这不只是不协调,简直是在种植仇恨。而就在同时,美国传来了“股神”巴菲特将自己价值370亿美元的股票,捐给了盖茨慈善基金会的消息。

  今天你的确很有钱,而且是辛苦、合法挣来的税后收入,谁也无权干涉你的挥霍。但你千万别忘了你也是利用了社会现有资源才有今天的。你也许并未阻碍他人利用这一资源,但你一定在此之前相比他人取得了利用这一资源的优势,这已经不公平了。此时如果你不但不把这钱撒出去一些,平抑可能失衡的社会心理,反而用财富挑衅社会,自然就会种下仇恨的种子,就可能离死不远了。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富人集团都在自觉地用高额的纳税、大笔的慈善捐献、平和收敛的生活,营造一个尽可能公平的社会氛围。

  我们还没有公平的氛围

  今天的西方税制,是政府有效平抑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许多公共资源因非公平利用所产生的积怨,再由税收带来的福利和社会所得的合理再分配形成平衡。因此,西方人不仅对纳税很自觉而且很自豪,而对于不纳税的人,则给予痛恶和鄙夷。那是丧失公平!

aihuau.com  在中国,诚实纳税被指为傻X。对偷税没有羞耻感,就是有人被逮住了,往往还会报以同情,为什么?因为太普遍了,若不小心,逮的就是自己。晓庆大姐,如果她也像一些好莱坞明星一样,对社会有那么多的慈善贡献,她就不会为出租房屋没缴纳那几万元的税而在监狱呆上400多天,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了。这种事在西方不但得不到同情,而且会遭唾弃。但在中国,大家却同情她“就因为这点钱被关进去那么多天,多可怜”。

  目前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营造出公平的氛围。能作假就作假,这也许是我们社会教育的失败、宣传的失败,可能最根本的失败是公平观念的缺失。而观念的缺失往往起因于制度的失衡。也就是说,晓庆大姐同时也是欠公平或欠完善制度的牺牲者。说句公道话,她的400多天应该留给社会一些反思。

  社会最初不接受“新富”

  这种失败也构成今天中国富豪们的内心恐惧。据说重庆一家防弹车改装厂订单多得应接不暇。这些在西方属于政治要员的专属座驾,却成了中国富豪赖以安全的护身符。难道有了这种被动安全装备,就真的安全了吗?

  1986年,我可能是第一批私人买轿车群体中的一分子。那时候,第一批进入中国家庭的私人汽车是由波兰进口的菲亚特126P小车,两门四座,当时是9300元一辆。这批车主,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下海的人。其中有的是社会闲杂人员,他们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和政治背景,甚至是释放后的两劳(劳教、劳改)人员。所以这批人的社会总体印象不好,统统被贬称为“倒爷”,他们成为了现代中国第一批富裕的人。

  不小心我也成为这一行列中的一员。我靠搞发明、搞专利富裕起来,但那时广大老百姓对专利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我当时住在东直门,那套房子是因为我的科技贡献,有关部门作为奖励给我的。我买的这辆菲亚特126P,真当宝贝似的,每天擦了又擦,洗了又洗。然而,几乎每天早晨,车不是被吐痰,就是有被人踹的脚印。整个社会对这群新富不接受。

  最严重的一次:中午我从楼上下来开车时,三四个小孩子站在车顶上玩,旁边的老头、老太太没有任何人过问。当时我很难过,我想,我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

  “和谐”源自从我做起

  开始,我买了养鸡场用的那种铁丝网,做了一个临时车库,这下小孩是进不去了。结果没过两天的一个早上去开车时,哇!四个轱辘就剩一个了,所谓的车库也躺倒一边。这只是一种被动保护,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咱得采取主动保护才是生路。

  因为当时我所住的房子是刚完工的新房,附近建筑垃圾很多。我就选择了一个礼拜天的早晨,穿得干干净净,找了把铁锹和一些劳动工具把垃圾铲除和运走。我从早晨一直劳动到下午,来来回回进出的人都看到我在那里干活。渐渐大家都向我投来了一种敬佩的眼光。到了下午终于不断有人开始跟我搭讪了:“你是不是就住11楼的?”“是啊!”“那个小红车是你的?”“是啊!”有人就说:“我是协和医院的,你要是有事就找我啊!”也有人特别客气:“我是东直门安委会的,你要是扣了本、扣了车,找我啊!”  经过这件事,我一下子就和整个邻里关系和谐了。当时我住的那栋楼里,我是第一个装电话的。以前没有人来我家打电话,但是自从这事以后,有人就不客气了,敲门就说:“大哥,用一下你家电话。”我就觉得没有了隔阂。我明白,他们心里也一定认为,这个人不是“两劳人员”,是个好个体户。

  富人要寻求“主动安全”

  这当然还不够,还没有改变人们对整个新富群体的印象,我充其量不过是他们眼中坏人里的好人。

  有一天给了我一个机会。那天我车后正好摆了一辆很破的自行车,我于是挂着倒档,一下把这辆自行车轧坏了。随后我把这车放在电梯门口,拿一张大纸牌写上“由于我不小心将该车轧坏,请车主去1106号找我,或打电话去我单位——北京亚都建筑设备制品研究所,孙寅贵,电话XXXXXX”。

  告示牌在电梯门口摆了两天,才有人来找我,全楼的人都知道了:哦,这个人不仅不是两劳,也不是个体户,而是个科技人员,难怪那么有钱呢。一下子对我印象就改变了,我由过去坏人中的好人变成一个根本的好人,获得了尊重。我的车不再让我提心吊胆,一旦有小孩靠近,就有老头、老太太在旁边招呼:“小心,别在那玩,别把孙叔叔的车弄坏了……”从此我的车真的“幸福”了。

  这应该就叫“主动安全”。买个防弹车你就安全了?那是被动安全。你就是买辆坦克也总不能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吧!主动安全,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身处和谐社会的氛围里。

aihuau.com  富人的“安全”在回报社会

  中国的富人群体虽难以有专门的组织,但相对构成简单,他们以工商业主,金融、股市投资人和明星群体为主,起码可以排除世袭继承(即便有也很少)。那么中国现有的三大组织“工商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文学艺术联合会”应拿出精力来宣传、培训如何做好富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社会和谐,为其成员营造安全、幸福的生活氛围,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安全。

  《邓小平文选》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就提到过:通过舆论引导先富者回馈社会的自觉。邓小平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他的全部思想在1985年3月7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已经有明确表述:“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当然,决不能搞摊派,现在也不宜过多宣传这样的例子,但是应该鼓励。”他认为,首先富裕起来的人有义务为社会公共事务做出贡献。对此我理解:铺就公平也是帮助自我。

  没有公平企业就危险

  一个组织最影响效率的是权力、义务、责任的分配,最大的管理烦恼还是对权力、义务、责任的执行监督。

  一桩离婚案引发的思考

  上世纪90年代,德国的一位亿万富翁和他妻子到法院办离婚。由于公司无法分割,夫妻双方又都不愿意和对方共同持有股份,最后,法庭判决男方支付女方5500万马克现金,公司归属男方。男方为筹措这笔现金,抵押了一切可以抵押的资产,求助了一切可以借贷的亲友,最后导致企业走到破产的边缘。这个案件在德国以至欧洲掀起轩然大波,全社会议论纷纷。

  该案平分夫妻共同财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男性们觉得男方承担了比女性更多的社会奉献和压力,对婚姻和家庭做出了远远大于女性的贡献,而仅仅分得了成果的一半。由此,越来越多的男人不愿登记结婚,同居就成了普遍现象。男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变得越来越少,女性来自婚姻的保障也就同样越来越少。而这桩离婚财产分割案则使多数女性认为:它回馈给社会的是登记结婚骤减,女人生育热情大跌,出生率自然也就急速下降。因此,这一判决最大的输家将是全社会的女性。

  就在此时,“必胜客”抓住了商机,请这对分飞劳燕做了一则广告:

  男女分坐餐桌两边,服务生端来一只比萨饼放在正中间,举起刀,量直了把比萨饼平均分成两半。女的很快吃完属于她的那一半,对男的说:“再给我一点吧。”

  男的立刻用手护住自己的比萨:“你那一半已经拿走了。”

  不管社会如何看待这桩离婚判决是否公平,恐怕最后只剩一个赢家,那就是必胜客了。有人指责必胜客,为赚钱在已经流血的社会婚姻状态上,又深切了一刀。

  而我们从本案则是否可以看出:公平,一个古老而简单的话题,经常使全社会为它尴尬。

  公平是效率的基础

  到底什么是公平?我个人认为:

  公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一种感觉,而且不是单纯对物质的感受;

  公平只能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是相对的;

  公平只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形成,同时,它也是有时效的;

  公平是对事先约定的认可,公平是最有成效的管理。

  公平是一种人与人或组织间的比较,是一个组织为其成员,相对其他组织成员,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精神的感受,尤其要让其成员免于匮乏。

  无论概念怎样,人类从产生剩余价值的那一天开始,公平就摆在了人们面前。

  那么我们可以说,公平是效率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破除了意识形态里的封建性,允许当时违宪、违法、违党章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到户,允许当时在深圳大规模超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雇员超过八个就是资本主义的定义范畴办企业。邓小平用公平的精神使中国开始走出匮乏、走向现代。

  “博弈”是寻找公平

  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基础在于公平。企业组织的良性运营,其基础也在公平。交易公平、管理公平。无论社会或组织,制定公平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合作的第一事务。

  要想制定公平,首先要在思想上建立公平。纳什,一个数学家,199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均衡,重新构建“博弈论”,给人们提供了平衡组织内公平的思想基础。

aihuau.com  我再来说说自己的亲身事例。百龙公司建立初期,做矿泉壶。我开的是夫妻店,我的前妻当会计,我当总经理。我一共才凑了60万块钱,而更大的资金量要靠借贷,这就要有公司担保。我的公司虽然挂在百龙总公司名下,但总公司的董事长给我做担保他有顾虑,因为不公平: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称,利益也不对称。当时我就小拭牛刀,博弈了一把。我找到董事长手下的红人,办公室主任,请他来当我的副总,分管财务,我每一张发票、每一笔开销都要他签字方可报账。这样,董事长放心了,很快就给我做了担保。

  后来有一次,我让他在一个银行的借款担保书上签字,他年纪大了,没有眼镜,就摸着问我签哪?我说:“您要不要看看?别让我把您卖了。”“算了,不看了,签吧!”

  其实这就是博弈,你在和他之间创造了一种公平,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他就愿意做这个事情。一旦博弈双方失衡,利益就流失了。我这个例子是要表明,失衡的结果,就会大量地消耗效率,失去成果。

  将公平建立在制度上

  而只有将公平建立在制度上,才是可信可依的普遍公平。

  我的企业曾经为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部的管理积极性,采取了资本和劳动者分红的方式:一年中的利润有50%~60%是投资人的,剩下的分给劳动者。这种制度当时大家都愉快地接受了。但企业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而危及前途。我一个下属企业的总经理,50多岁,可他连个能全面代理工作的副总人选都没有。董事会让他培养接班人。

  开董事会的时候我就笑了:“培养什么呀?”他心里肯定想“有了接班人还不是把我踹走?那不行!”所以总公司培训,这位总经理一般不派人来参加。实在要派,就派他的驾驶员来,说这就是人才。严重的是他还时常暴露出在开辟退路的迹象,这对企业是极为危险的。

  问题出在哪儿?是制度上出了问题。他今天拿到几十万年薪,明天退休什么都没有了,他不会对明天负责。

  现在IT业较传统行业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传统产业看资本,谁有钱谁就能当老板,而IT业仅仅有钱是当不了老板的。所以就出现了新词:“知本家”。“资本家”和“知本家”的合作会导致财富在一个组织内趋向均衡,百度、新浪等一批IT业一夜之间在一个公司里制造出无数的百万富翁,他们的高速发展无一不是审时度势,用一套公平的制度带来的效果。

  后来在百龙,企业与管理者会签订这样一个合同:下属各核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公司三年为一个任期,任满三年就能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获得一个为期三年的临时股权,即使即刻离职,仍可分得后三年这个组织所取得的利润。如果你满两个任期,六年,离职后你就拥有第一个三年的永久性股权和第二个三年的临时股权。由此类推。

  这样,即便你辞职离开,你也会关心这个企业的价值和未来。那位总经理后来说:“老板,你再也别跟我提接班人的事了。我不为你,为我自己也得找接班人。我不能让我的这笔财产今后没有效率。”这就是公平的制度释放出来的效率与成果。

  制度有效,效率就在其中

  一个组织最影响效率的是权力、义务、责任的分配,最大的管理烦恼还是对权力、义务、责任的执行监督。为了管理者的轻松有效,首先最值得做的是制定有效的制度。

  为此,百龙建立了一系列有关权力、义务、责任的制度:《百龙“宪法”》、《百龙基本素质三十条》、《百龙管理者习惯二十七条》。百龙不是一个上市公司,形象一些描绘,百龙可以看成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组织。我把自己假设为国王,我也在制度约束下,我成不了独裁者。制度由大家共同制定,是一种共同的认可。

  我也常为这一“宪法”中的条款付出代价,如一起到餐馆吃饭,就有明确的规定:“不准下级请上级,谁官大谁掏钱”;“对拥有消费签准权力的人,不能为自己签署报销单据,也不能给他的司机签署单据”等等。这就是剪子、锤子、布,一物降一物。由此我自然成了公司买单、请客最多的。我们甚至因为这类事情,把二级企业的一个副总开除了。

  《百龙干部基本素质三十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百龙习惯二十七条》就具有更细的操作规范和监督性。对此有人觉得荒唐,你管天管地还管我习惯干嘛呀?人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他个人就不可能有好的命运。而一个组织的命运往往是由若干个人的命运综合体现的,不管习惯显然不行。

  百龙对于很多最基本的习惯,到最根本的习惯都有规范的条款。如:用手势配合情绪与他人交流;不允许用一个手指,指着对方说话,而应该略较曲伸出手掌,约45度向内倾斜,来反映自己的情绪。任何一个会议的最终决策者,不能在会议之前表示个人的倾向性意见;发言时一般应以现行座位,顺时针、逆时针或任意选定开始的循环;可能影响形势的人应该跳过去。最后以可能在这个事情上产生影响大小的秩序,由小到大发表意见,而决策者只能最后一个发表意见……

  由于有这些规章制度的事先确立,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感觉到安全,不必担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风险。自己在这个组织里的去留命运,自己平时就可对照衡量出来。有些机会是探索出来的,有些分裂也是从探索产生的。当他没有这种必要时,大家会一心一意朝着一个方向去奋斗,效率自然就在其中。

  公平定律走“混血主义”道路

  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想以极纯的形态存在很难,甚至不可能。

  防范公平失衡的风险

  由于公平是一种感受,对同一事物人们的感受差异是很大的。适当分配点精神食粮以实现人们的心理平衡,这也许就是政治委员的强大作用和意义吧。

  我二级企业的一位总经理,让我曾经一度很恐惧。由于他连续在所在城市被评为优秀企业家,很多猎头公司就来挖他,甚至出巨额的年薪挖他。为此我专门去了一趟那个城市找他谈:

  “是不是有这事?”“是有这事。”

  “为什么不跟我说啊?”“没必要跟你说,因为我目前没有这个打算。”

  “你说没这个打算,我就信?咱们得好好交流交流。你没去,得告诉我为什么,也好让我心里有数。”

  于是他说:“今天离开百龙意味着要到一个新的地方重闯一片天地,这其实风险很大。说不定哪天就在那儿干不下去了。而我在这儿干了十几年了,这是资本。”

  他还说:“愿意拿这么多钱来挖我的不是个小企业。”是啊,全给你企业就别办了。

  “也不是个好企业”。对啊,好企业肯定有一套培养人才的流程,应该是有秩序的。

  最后我还是撂下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觉得不公平了,千万别造成损失。不如咱们商量,把损失分了。”

  他给我做了保证,如果哪天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让我第一个知道。我就把手伸了过去!

  这事深深告诉了我,得用公平为准绳的心态去交流、体察,防范未然,方能和谐稳定运行。反之,极易秩序大乱。

  铺就公平的价值

  一个组织、一个社会是否稳定、和谐运行,如宇宙的万有引力一样也有它的规律。当各方状态平衡时,自然会按照各自轨道运行,失衡了就必然混乱;混乱中又将逐步形成秩序,直至达成新的平衡,周而复始地运行下去。然而,一个组织从混乱到恢复秩序就意味着代价、损失。

 特朗普主张对富人减税 一个富人对公平的感悟
  依据牛顿定律,今天的科学已能准确计算出大到若干年后行星的运行轨道,小到分子内部原子的运行轨迹和方式。人类社会未来运行也应该有定律。要有,就应该是公平定律。

  自然状态下的物质想以极纯的方式存在很困难。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想以极纯的形态存在也很难,甚至不可能。未来的规律,无论是意识形态、宗教还是民族,只要还存在,必需是混血的结果。也就是说未来社会最少的弯路就是按照“公平定律”、“混血主义”向前走去。

  萨达姆最后一次当选总统,获得了99.7%的赞成。可是美国大兵进入巴格达的时候,把他的铜像拉下来,多少人拖到街上踩,啐吐沫,这只说明他欺骗别人的同时,也连同自己一起欺骗了。

  二次大战,德国军国主义给全世界带来了痛苦,它曾经把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团结在希特勒的周围,拥有一个目标——奴役全世界。结果出问题了,目标没有实现,反而家园变成一片废墟。

  苏联走到了破产、解体的地步。无疑都是破坏了公平造成的。

  从这些历史的足迹,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破坏了当时维持社会稳定的公平定律。

  随着科学的进步,每时每刻都在拷问着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个掌权人,你的决定、决策符合公平定律吗?你的成果是混血得来的吗?

  没有公平难以找到财富的正确属性。只有具有公平的操守才会让财富、权利拥有者感到安全、轻松;只有具有公平的准绳才能帮助社会走上更成功的阳光大道,才会让所有人真正生活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只有社会和谐了,财富才可能让人幸福。

  而对于富人来说,做人的本领从慈善经历中最容易学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7403.html

更多阅读

唐纳德·特朗普 美国大选2016最新民调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地产之王;商界不死鸟;财富教父目录[隐藏]1 唐纳德·特朗普简介2 唐纳德·特朗普的教育3 唐纳德·特朗普的传奇3.1  一位明星3.2  生活招摇的暴发户3.3

伊万卡-特朗普:比公主更公主!

伊万卡有着高挑的身材和亮丽的外表,是模特界耀眼的明星伊万卡是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与他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孩子。伊万卡早年就读于纽约市的巴黎的查平学

声明:《特朗普主张对富人减税 一个富人对公平的感悟》为网友邀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