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琼
“当前是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
中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2006年以来金融市场最为瞩目的话题。
去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十条”)大尺度地放开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随后,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保险企业,迅速将触角伸向了证券投资、直接股权投资特别是基础建设投资等领域,成为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机构投资者。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更在回归A股之时,以市场领先者优势、成长潜力和激进的投资组合,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激励机制、风险控制等基础性问题,已是2007年保险业“更上一层楼”面临的真切问题。在今年初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违规投资事件,作了措词相当严厉的批评。4月9日,保监会网站上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对保险业234家机构122人的处罚通告。 日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接受了《财经》杂志的专访,对保险业当前的形势及有关热点问题作了回答。 《财经》:2006年“国十条”颁布后,你曾经指出,现在也是保险业的矛盾凸现期,对此应如何理解? 吴定富:当前是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也是保险业的矛盾凸现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日益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和保险业有效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的保险需求在规模、质量和结构上对保险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险业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与国际保险业相比,中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GDP全球排名第四位,保费收入排名第11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值为8%,而中国仅为2.8%;全球人均保费为512美元,中国仅为56美元;中国保险资产仅占金融业总资产的4.2%,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 二是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与相对薄弱的行业基础之间的矛盾。保险业在管理水平、技术手段、监管能力等方面都还相对滞后,支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内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业务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公司创新能力和赢利能力不强。 三是行业发展和人才队伍现状的矛盾。现在保险从业人员有200万人左右,保险公司法人机构近百家。这支队伍在总量、结构、素质等方面,与行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业很多工作都是比较复杂或者是开拓性的,对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逐步发展,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的产品替代性不断增强,对保险业来说,来自其他金融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财经》:过去的一年,国内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形象格外鲜明,在直接股权、外汇、基础设施乃至资本市场等方面均表现活跃。在开拓投资渠道方面,还会有哪些进一步的动作? 吴定富:保险业现在有1.8万亿元资金,拿在手上怎么办?如果只存银行,难以满足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要求,回报率也比较低。现在保险资金投资结构已经有很大变化,过去银行存款占比有50%-60%,现在已经下降到了30%左右。 目前,保险资金大部分还是投资在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上,股市投资很有限,但对股市影响比较大。保险资金目前入市比例不大,不超过5%的规模。下一步会适当放开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但时间上不会太快,要以风险防范和管理为前提。 去年国务院已经允许保险资金在基建投资的试点,我们积极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今年我们还会在条件比较好的基础行业择机进行新的试点。但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操作复杂,保险业对这个领域的投资专业经验不足。因此,还是要坚持制度先行,稳步推进。{page} 总体来看,保险公司2006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高水平。 《财经》:近年来,保险资金运营效率逐步提高,投资收益增长可观,但保险公司主业却由于各种原因,全行业净利润增长并不明显。保险业是否还没有很好解决高成本、高投入问题? 吴定富:当前,国内保险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保险业发展模式还具有一些“粗放增长”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率。 高投入突出表现在一些公司通过加大投入谋求外延式扩张,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的能力不强。高成本突出表现在公司经营成本,特别是部分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不断攀升。高消耗突出表现在公司依靠简单的费率和手续费竞争占领市场。低效率主要体现在对保险资源的利用比较粗放,部分公司追求短期利益,对保险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保险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保险区域结构、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尤其是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正确处理好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保障型产品与投资型产品,短期性业务与长期性业务等方面的关系。 为此,我们要从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出发,规范保险公司市场行为,加大对违规保险公司及高管人员的处罚力度,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要从强化公司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出发,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公司内控机制。要从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出发,进一步引进市场主体,改革和完善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最终形成市场、公司股东和保险监管机构三方的合力,实现保险公司的健康经营、合理经营和合规经营。 《财经》:在金融领域,保险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是较高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今年会有什么进一步的举措?银行保险在股权领域的合作是否会有进展? 吴定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我们将鼓励优质资本特别是信誉和经营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投资保险业。 在银行保险领域,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银行代理渠道的保险业务,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股权投资层面,去年多家保险公司作为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的上市重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也会继续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投资优质的银行股权;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由单一管理保险资产向综合管理社会公众资产转变,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或资产管理服务。 此外,我们也在进一步探索银行参股、重组和并购保险公司。但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和有关监管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银保资源整合,是一个确定的方向,但具体怎么操作,如何防范风险,还有个探索的过程。 2007年保险业深化改革的内容,还包括鼓励设立区域性和专业化保险公司;建立健全保险市场退出机制;推动中再集团注资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及支持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等。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安全可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稳步扩大对外开放。要继续清理和完善保险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在“三农”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重点业务领域、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保险欠发达区域,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保险公司进入。 《财经》:到2004年,除有关法定保险业务,中国已向外资保险公司放开了所有业务限制。不过,外资在寿险和非寿险的市场份额都比较小,一些全球性的大保险公司现在似乎更倾向于成为中国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吴定富: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page} 到2006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98家,其中中资公司57家,外资公司41家,外资机构数量比例超过40%。在市场份额方面,去年底,外资公司占全国保险市场的份额约为4.6%。其中,在开放较早的中国东部地区,如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20%。 外资保险公司占我国整体市场的份额不高,主要原因是外资公司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发达保险市场区域,在其他省级城市的业务还没有完全展开。此外,外资从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到熟悉和适应我国保险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客观上也需要一段时间。 至于全球性保险公司倾向于成为中资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还是倾向于自主开展业务,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资针对中国保险市场制定的长期发展战略。 当然,为了实现保险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入新的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是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也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出台相关政策,继续鼓励外资公司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参与中国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我相信,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保险公司,只要坚持长期耕耘,都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财经》: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险在监管方面相对独立;在业务方面,彼此界限分明,但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是需要两者形成共识、联手协作的,在你看来应如何推进这一协作? 吴定富:加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 在推进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互动方面,我们现在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比如发挥寿险在长期资金积累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争取将团体养老保险纳入各地养老保险优惠政策范围。 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并着手建立健康险行业数据标准,推动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社保机构的合作与数据共享。 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保险公司为社保部门提供具体经办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今年要逐步推开,保险业会继续积极参与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