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粮食危机已经到来:粮食战争》
随着玉米价格的下跌和随之而来的供应过剩,人们会以为城市地区有点儿收入的人口能以更低价格买到玉米。的确,希望能从这个神奇的自由市场竞争中受益的确实是那些消费者。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吃未经加工的玉米,玉米总会经过某些加工。在墨西哥,人们的主食是玉米圆饼。按照传统,玉米粉圆饼是手工制作的,做饼的人通常是妇女,这个制作过程主要靠手工完成,第一个工序就是把未经加工的玉米放在石灰水里煮。经过这个工序,不仅将玉米皮去掉了,而且水的碱性会释放烟酸和其他营养成分。彻底地冲掉玉米中的石灰水后,将玉米磨碎,并揉成一种叫玛萨(masa)的湿面团,并最后制作成玉米圆饼。 当玉米价格下跌的时候,人们会以为玉米圆饼的价格会随之下跌。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实施的时候,玉米圆饼的价格反而升高了。1994年1月,1公斤玉米圆饼的平均价格在0.50比索左右。到了1999年,这个价格上涨了7倍之多。如果我们把玉米圆饼价格看作社会成本和需求的表现,就会再次出错。自由贸易无法实现向消费者提供更便宜的商品这一承诺,原因有很多。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比索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这时价格开始整体上涨。但是这还不是唯一的原因,单单这个原因无法解释玉米圆饼尤其受到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的原因。
![第22节:粮食战争(2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93779056389.jpeg)
让我们重新看看沙漏食物体系的上半部分吧。系统上半部分的大量生产者不是直接向广大的城市消费者提供食品,而是向为数不多的食品加工商提供粮食。正是这些中间商受益于玉米成本价的下跌,而非消费者本身。在墨西哥,玉米的主要用途是制作玉米圆饼。在玉米圆饼市场,食品加工商的数量的确非常少——仅仅两家。这两家食品加工商吉姆萨(GIMSA)和名莎(MINSA)共占有墨西哥玉米粉市场97%的份额。占有墨西哥磨面工业70%市场份额的吉姆萨属于Gruma SA集团。这个墨西哥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为22亿美元(合11亿英镑),它在美国知名度较高,与米兴食品(Mission Foods)一起主导着玉米圆饼市场。墨西哥政府改变机制,向磨面企业提供补贴,这个新的机制使得墨西哥政府对两大生产商的补贴从1994年的20亿美元(合10亿英镑)提高到1998年的50亿美元(合25亿英镑)。除了这些,墨西哥政府决定紧缩贫困人口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仅在国有商店内出售便宜的玉米圆饼和基本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