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业生涯首次揭秘:打工皇帝唐骏》
经过半年努力,唐骏带领的微软初窥门径。但这还只是销售上的成功,唐骏领导的微软,在中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一切困难,缘于微软在中国的历史,缘于更宏大的背景,其中包括1999年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轰炸之后,反对美国的民族情绪高涨。这些与唐骏无关,但现在他作为微软中国总裁,他必须解决这些困难。 鲍尔默62亿友善公关 2002年6月25日到中国北京访问的微软CEO鲍尔默可谓行色匆匆。在两天的时间里,鲍尔默马不停蹄,与政府高层沟通,与国内的合作伙伴会面。但他访问中国的最大目的是专程与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签署涉资62亿元人民币的一项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备受关注的"国家计委与微软关于加强软件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除了已经公开的包括微软在3年内向中国境内企业提供总值超过7亿美元的产品出口和外包服务订单以及协助中国培养软件人才等内容外,微软还向中国政府作出了5项技术合作承诺。 这5项承诺是:一是微软公司将在3年内投资1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的软件研究开发;二是微软公司拟向有关中国境内企业授权使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部分技术开发成果,使中国境内软件企业利用其技术成果开发软件产品,带动产业链的形成;三是微软公司将支持国家计委推荐的合作单位开发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套产品;四是微软公司将与国家计委及其重点推荐的合作单位在协商并签署合同的基础上共享微软软件源代码;五是微软公司将加快产品本地化进程,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 通过此备忘录,微软共计向中国投入62亿元,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62亿元大单。 这项计划起缘于鲍尔默与曾培炎的一次会面。2001年5月,在香港的财富论坛上,鲍尔默会见了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参与中国软件产业建设。"鲍尔默说。国家计委高新技术司的一位官员认为,微软在中国最初的策略是只卖产品,不做合资,不搞合作,也不转让技术。中国政府由此认为微软并没有做到中国希望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的目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因此,政府多次提出微软应该对中国的软件产业做出承诺。 四个月后,一份《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递到了国家计委。随后,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商谈。商谈的过程非常艰苦,微软大中华区战略发展部经理龚定宇亲自一家家地去看国家计委推荐的合作单位。 此备忘录的推出还与唐骏的努力有关。唐骏认为,微软要改变自己在中国的形象,必须要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潜在市场改变自己的游戏规则。在唐骏的推动下,微软破例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微软在全球的第一家合资公司中关村软件在2002年1月宣布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微创公司不久后也已推出。

62亿元大单是微软中国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鲍尔默上任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25年内重塑微软。中国是计划中的一个重点。走到这一步,微软其实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摸索,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唐骏上任之后的一系列举动有其历史渊源,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释放出的能量。微软总部的全力支持、微软内部高涨的士气,都为微软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条件。 与计委的62亿大单,既是微软送给中国政府的礼物,也是微软总部、鲍尔默送给唐骏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