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宝荣
RalphParks又一次将脚步迈进中国时,此刻他已不再是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行政总裁,他的新身份是橡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橡树资本”)亚太区主席。又一家PE进入中国了,又一名投行老将转身PE了。
在中国市场,RalphParks的中文名字白瑞甫更为人们熟悉,他的投行生涯已经达到35年,为摩根大通在亚洲的发展立下无数战功.过去白瑞甫的投行身份主要工作是如何帮助客户卖出企业和股票,而现在他的主要工作是发现好的企业并加以买入。 虽然此前橡树资本因投资中国银行而让业界所知,但比起它在全球范围的投资来说只是小手笔。伴随白瑞甫的加入,橡树资本将用15亿美元的PE基金投资亚洲,中国理所当然是重点市场。 在橡树资本的计划中,白瑞甫本应按照计划在2月1日履新,而他在1月份就迫不及待来到中国,展开了第一轮“攻”关。白瑞甫提前进入新岗位,无非是在自己编织起来的亚洲网络内为自己的新职位造势,也在为橡树资本乃至PE在中国的发展铺路。 3月13日这一天,凯雷相邻的办公室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为了庆祝橡树资本北京办事处的成立,其管理层悉数到场,除了白瑞甫以及橡树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德淼外,还有主席兼创始董事马浩华(Howard Marks)、董事兼直接投资部联席主管柯普澜(StephenA.Kaplan)以及橡树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柯林(William Kerins)。至此,橡树资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将在白瑞甫的策划下由朱德淼展开。 跳跃 近日,李嘉诚旗下的传媒企业TOM集团耗资15.7亿港元,收购旗下TOM在线的其余股份,最终TOM在线被私有化。虽然这里没有橡树资本的影子,但却不得不让橡树资本兴奋:公众公司私有化在中国开了先例,对于PE来说,自然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我在投资银行工作30多年,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市场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是被公共的股本市场所忽略的。发生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原因,比如说这个公司的规模太小,不足以让分析师来研究它,更没有基金愿意投这个公司;或者是这个公司所在的行业太传统,不被人关注;也有可能是这个公司出过什么事故或事件,受过临时的打击。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公共市场却不再理会这些公司。对这些公司来讲,把他们由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价值是很大的。一旦变为私有,这些公司的灵活性就增加了很多,不再受公共股东的影响,发展的速度会变得更快。这些公司如果与PE合作,对公司进行私有化,然后整合确定发展方向,最终将公司做大做强。”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创立于1995年的橡树资本,目前管理着超过360亿美元的资金,旗下共有14只基金,此次白瑞甫率领的这只为亚洲而设的PE基金规模为15亿美元。橡树资本在2005年进入中国,驻在香港,曾投资了中国银行、中粮船队和一家澳门地产公司。 2007年一开始,KKR在中国大肆网络人才,黑石集团聘请了梁锦松作为高级执行董事及中国区主席,橡树资本再也坐不住了,对中国的投资进行了重新布局。 至于为何选择白瑞甫,橡树资本的主席兼创始董事马浩华的理由是,“橡树资本在亚洲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私有股权投资领域的快速增长,促使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新的职位来帮助进一步开发投资机会,并与亚太区各国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白瑞甫在这些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很难有人能够与之相配。” 对于这样盛情的邀请,白瑞甫很快作出回应,“我很高兴也很兴奋橡树资本能对中国作出承诺。”面对从投行到PE,这个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跳槽,白瑞甫这样表达内心的激动:“投资银行为公司做顾问同时要投资,这在银行内部来说很困难,为企业做顾问和公司内部直接投资两个点的利益冲突是需要好好协调的。作为直接投资基金,只有一样事情要做,那就是投资。” 白瑞甫之所以选择橡树资本,是由于橡树资本一直根据市场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寻求发展。正是如此,橡树资本14个投资工具在这些年一直有着稳定的投资业绩,在美国一个关于私募投资基金的调研报告描述了在过去10年所有私募投资基金的业绩。私募投资梯队前10名中最高的盈利是37%,报告最底端的私募投资梯队盈利是负的10%,而橡树资本10年来的投资收益始终位于行业前列,这正是白瑞甫所坚持的长期的、优秀的投资者品质,这种品质与白瑞甫“忠诚投资”的投资原则不谋而合。 “而且,橡树资本的员工持有股权,这种形式真正体现了一种伙伴关系,这与25年前我在高盛的体验是一样的。”据了解,80名员工持有橡树资本的股份,员工享受股权能促进团队间共享行业知识,以及他们在全球建立的关系和投资经验。“这种共同的投资理念增加了直接投资团队与橡树资本内其他投资团队的合作。” 想当年,白瑞甫进入高盛时,高盛并没有上市,是私人合伙的一家公司。高盛的运作模式,为他今日转身橡树资本做了铺垫。“合伙制企业里,每个人都有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这样公司在做决策或者运营的时候,比上市公司更灵活更快,而且每个领导人都将他们的日常决定跟公司整体运营挂钩,让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他们不但要对自己的业绩负责,还要对公司整体的业绩负责。” 成在摩根 被橡树资本看中,这要归功于白瑞甫35年的投行经历,他最近的投行经历是在摩根大通。 2001年年初白瑞甫加入摩根大通,此时正好是大通银行、JP摩根完成合并成为摩根大通之时,白瑞甫被派往欧洲做首席运营官,完成两个银行合并后的磨合。很快,他又被派往亚洲担任亚洲区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当年4月白瑞甫来到香港,全球金融大环境令人担忧,金融资产价格暴跌,投行业务急剧减少,信用风险大幅上升,同时JP摩根、大通银行和弗莱明之间的管理在并购之后还没有完全融合。白瑞甫面临的不仅是这些挑战,还面临着异域新环境的挑战。 虽然白瑞甫在1973年曾来过中国,但他还是要重新开始学习新的文化及与当地各种人员打交道。“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我非常喜欢,这段日子非常有挑战性,但也是我觉得非常自豪的时期。因为在此期间,我帮助新的摩根大通度过了金融难关,建立了新的企业文化,也培养了很多投行方面的出色人才,同时也拓展了市场。” 白瑞甫为摩根大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01年,摩根大通为中国政府10亿美元的欧洲债券发行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该次发行被亚洲国际金融评论杂志评为年度最佳欧洲债券。2003年10月8日,摩根大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获中国证监会批准。2005年,摩根大通担任财务顾问,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出价196亿美元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 2006年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硕果累累。据市场调查公司Dealogic的统计,摩根大通2006年在中国股票和可转债排行榜及中国并购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在可转债项目中,摩根大通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中新集团、天圆集团等公司发行可转债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并购项目中,在中信集团公司收购中信银行19.9%股权的交易中,摩根大通担任收购方独家顾问;在FedEx收购天津大田物流的案例中,摩根大通担任收购方的独家顾问。 事实上,在白瑞甫赴任之前,中国并不是摩根大通的主要市场,而在白瑞甫任职最后一年的2006年,摩根大通创下了纪录。到2006年10月,摩根大通在中国共完成14个股本融资项目(包括IPO、增发、发债),金额总计76.39亿美元;9个并购项目,涉及金额总计67.37亿美元,实现了跳跃式增长。 而白瑞甫不太愿意挑某个项目来表达自己的成功,他认为那些得意都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长期工作的经历和其中积累的经验才是他能成功走到现在的原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谦虚,唯一想强调的只是对亚洲的偏好和重视。 情缘 62岁的白瑞甫本来已经可以在摩根大通光荣退休,但是他耐不住寂寞,“我个人在担任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期间认识了不少朋友,建立了很多可供联络的关系,希望这些都能起到作用。”往事似乎历历在目,“在摩根大通工作期间我结识了很多有才华、有经验、有能力的人,通过这些同事我也认识了亚洲各地的很多朋友和客户,他们帮助我发展了在亚洲的友谊,这种友谊或者也叫客户关系到今天为止一直是我珍视的东西,今天也带到了橡树资本。” “市场上变化万千,不为世人的意志所支配。一个人不能始终独当一面,我们随时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使得我变得很谦虚,也会知道什么时候和别人合作。”对于偏爱亚洲风情的白瑞甫而言,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坚固关系和友谊比个人的名头、工作时间长短更有帮助,比起在哪里工作、雇主是谁更重要。 “我们合作的方式不仅仅是和公司的管理层或者大股东合作,尤其在中国市场,我们也会和其他投资基金合作,1+1>2。我们可以利用国际的投资经验和网络、国际的资本,中国的基金可以利用本土的知识。我们在中国有很多合作关系,而且还要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合作关系,中国所有的产业基金我们都可以一起合作。”白瑞甫说。 35年的投行经历,让他更懂得了什么是爱。工作之余,完全由他个人出资与家人专门为智障儿童设立了一所学校,如今已有10年历史,共培养了100多名学生。在这些学生身上每天都发生着感人的故事,这让白瑞甫感觉能帮助他人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他也希望能有机会在亚洲、在中国继续开办这样的学校。“我非常幸运,我的家庭、朋友、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我很自豪。美国有句谚语:工作越苦,运气越好,在我的职业发展中可能有这样的原因。” 在亚洲,白瑞甫在摩根大通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在橡树资本的追求才刚刚开始。正像KKR的创始人奎维斯说过的那句话:“在我买下一家公司的时候你先别祝贺我,等我卖了再说。”套用这句话,在白瑞甫还没为橡树资本作出业绩前我们先别评价他,等他开始了第一个项目再说。 PE渐起橡树跟进 在全球以专门从事低价位收购不良资产闻名的橡树资本,正计划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 Q请问橡树资本在这个时机进入中国有何意义? 白瑞甫:我认为现在是进入中国的良好契机。亚洲的直接投资基金的发展也是刚刚开始,虽然很多基金早已进来,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可以投资的市场,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进来会是很好的时机。 Q橡树资本这样的PE基金在收购和兼并上具有哪些优势? 白瑞甫:兼并收购是PE使用最多的投资方式,而且对收购方而言,兼并或者收购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看介入,这是对一个基金实力的考验。因为一般企业要进行收购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当一切条款都谈妥时,资金是否能及时到位决定着一项收购的最终完成。 如果企业有很多业务,要卖掉其中一部分——比如中粮集团要卖掉它的船队,其中最好的买主之一也是PE基金。企业想卖掉它的部分资产,另外的选择是卖给竞争对手、卖给战略投资者,投资者或者竞争对手无非是把管理层换掉,把很多员工裁掉,把买到的业务和自己所有业务拼接起来,而PE却需要这些管理层来管理这个企业。从这个方向上来看,企业被PE买到后派上的用场不一样。 Q橡树资本的投资有何特点? 白瑞甫: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成为一个另类投资市场的领先者,我们注重的是非常广泛的投资领域,在过去12年已经与24个私募股权投资建立了伙伴关系,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均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员。 橡树资本贯彻一贯的投资与业务运作理念,以价值为本的理念投资于股票、债券以外的细分市场,投资的目标是在不提高投资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稳定并优于市场的回报,而且我们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成功的因素是与客户建立了双方都满意的长期合作关系,并且我们拥有和谐的团队。 Q橡树资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是什么? 白瑞甫:橡树资本的投资理念关键有两点,一是在降低风险的条件下实现收益,二是追求长期稳定的业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注重非有效市场,而不是股票或债券市场;我们也看重培养自己专业化的优势,对一个行业和公司作出自己的评价,而不依赖于对宏观市场走势的预测,也反对纯粹依赖市场时机的变化获利。关于我们的投资风格,做长期投资这一点是值得强调的,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希望控股,或者进行100%的投资;但是也会投少数股权的公司,期望和公司现有的管理层合作。这种长期又合作的投资风格既有很强的灵活性,也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同当地的法律、规定、市场环境融合起来。 Q橡树资本在中国取得了哪些成绩? 白瑞甫: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上被誉为最好的50家公司,毫无疑问都是投资者愿意投资的公司,但随后不久,很多公司都从这个名单上消失了,在90年代很多被认为会彻底改变世界的高科技和网络公司也都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另外,70年代的高收益债券、80年代的不良债券以及90年代产生的电力设施基金,在它们发展的初期都曾得到投资者的质疑,但是上述三种由橡树资本创始人所倡导并率先发展出来的投资工具,都在投资领域得以生存并受到推崇。 橡树资本旗下的多项基金迄今已在中国以私募股本投资的形式投资约8.5亿美元。公司会继续在工业制造、消费产品及零售、石油化工、石油及天然气、自然资源、媒体及通讯,以及金融服务业寻找机会。Q橡树资本在中国将以何种方式并用哪些基金进行投资? 白瑞甫:在中国投资的基金基本上是橡树资本直接投资在亚洲的15亿美元资金。我们很灵活,这个是亚洲的基金,没有中国的基金或者大中华区的基金,我们也不分配百分比,如果中国的项目多,100%投在这里也可以,其他基金也可以跟进;如果没有投资机会我们也可以少投。 Q橡树资本在中国直接投资有何策略? 白瑞甫:向处于高增长阶段的企业提供资金,我们典型的投资规模是在5000万美元以上。向投资的公司提供发展战略和企业管治的建议;帮助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协助投资的公司与战略性伙伴、中介机构及行业领导建立友好关系。橡树资本在全球投过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是非常传统的案例,其中包括运输、制造、零售、能源、媒体、医疗、保险,投资领域非常宽。反过来讲,我们从来不投软件、芯片及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