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看看
博客的兴起,凭借的是一种小众的力量,但它反映了一种潮流的变化。如今,大家都在纷纷开博,如果今后所有的网民都有了自己的博客—那不就成了博客的世界了吗?俞雷这样描述他对博客兴起的感受。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博客可以增进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的沟通,今后能够上升为消费者的一种民主的力量,一种左右品牌的力量。落实到营销行业,博客的本质反映的是消费者的民主,因为消费者更有能力去左右一个品牌,品牌不是制造者的自诩。这不仅是博客,更是网络所带来的现象—网络是互通的、开放的,谁都可以借助博客或者借助BBS发表言论,因此博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民主的表现形式。 从企业的角度,博客具备的公关性对塑造品牌是有帮助的。企业开博,这种做法对于企业公关宣传的效果很有限,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开博,主导因素不是企业自己,而是消费者。企业的本质以消费者为主导,任何企业都不具备左右消费者购买心理的能量,企业必须拥有能够使消费者聚集在企业周围的产品。这才是企业比较主动的做法。 从个人的角度,个人博客可以展示出个人对品牌的喜好,对事物的认知与感想。从塑造个人品牌上来看,博客能够将个人信息更多地传播给受众。俞雷认为,名人博客的功用,并不是在提高名人的知名度—名人想要发表文章和见解,可以到报纸和杂志上。但是借助博客的平台,能够更容易找到并收集完整个人发表过的见解。因为在报纸和杂志上,人们相对不容易找到最为完整的个人信息。 俞雷最早在MSN上写博客,现在的博客主要挂在搜狐和新浪上,新浪博客的每篇文章访问量接近一万,搜狐每篇文章的访问量上千,另外,这两大门户网站每周的博客首页都会推俞雷的文章。 俞雷特别在乎在博客平台上和博友的互动和交流,因此,他很在意博友的留言与评论。因为有时候,生产产品和写一本书的原理一样—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这也符合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以市场运营为基础,以消费者为导向。俞雷给《成功营销》打了个比方,“我们出门旅行的时候,得考虑住哪家酒店,很多人因此就会上网查看消费者对哪家酒店的留言评价好。这就是消费者的导向性”。 俞雷博客的特点是:具有独立的评论,无论是针对企业新产品还是针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评论,都具有个人主观性。博客上的文章以兼备人文气息的营销评论为主。另外,俞雷的著作《中国营销史》的第一部,文章在博客上每周都进行一篇连载。说到《中国营销史》,俞雷不认为《中国营销史》在博客上的连载是他博客营销的方式,“如果非要说这也是一种博客营销方式的话,我不赞同”。 对于博客如何参与企业的营销,俞雷的理解是:这种模式仅仅为营销服务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考虑博客营销模式的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问题。现在一些博客尝试的广告模式不见得对未来有利,你既要顾及到现实的利益,也不能为了现在而出卖长久的利益”。 一种营销模式的诞生需要时间和耐心。1987年当霍华德·舒尔茨买下星巴克的时候,从来没有人相信这种营销模式能风靡全球,并且让星巴克成为一个全球领先企业;同样的,再往前十年,人人都以为满脑子充满着维护人权、维护社区贸易、反全球化这种与现代商业格格不入的思想的安妮塔·罗迪克要做成功一家企业是绝无可能的,但是她却把BODYSHOP做成了全球最大的美容产品零售商。 时间也许就是检验一种营销模式是否成功的惟一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