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依群
郑元豹简介
被人誉为“电器王国的猎豹”。2005年,他的人民集团实现产值100亿元。 1976年,在杭州创办杭州飞鹰机电控制厂; 1982年,在上海创办上海南汇机电设备厂;1997年6月,组建人民电器集团,任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 他从贫穷中走来,却不甘平庸;他曾在一年中,兼并上海34家国有和集体企业;他的企业规模从最初15人,发展到近2万人,产值超百亿元。他就是人称“电器王国的猎豹”、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 打铁练武磨练坚韧性格 像其他两位同乡兼同行业巨头正泰南存辉、德力西胡成中一样,郑元豹也出身贫困。为了生活,他13岁打鱼,17岁打铁,20岁做武师传授武功。贫苦没有击倒他,却磨练出坚韧的性格。 李南(以下简称李):现在还会回忆起以前打铁的那段日子吗? 答:打铁的那段生活,很苦。刚学打铁时,用的是小锤子,后来用大锤子打铁,那锤子有24磅重,大概12公斤。在火热的炉子边,不停抡着大铁锤,浑身都是汗。 一般学打铁要学3年,但我只学了2个月。回到家,我跟父母讲,要开个铁匠铺。就自己凑设备办了起来,开始打一些榔头、斧头等铁器农具,自己挑到别的村里卖。 李:只学了2个月,学会打铁了吗? 答:开始打出的农具是比不上别人的,我就给自己加压力。没用几个月,打出的铁器比别人学了3年打的还好。 李:怎么加压力的? 答:别人学3年,他对自己没有特别要求。但我的铺子是自己投资的,万一做不好了怎么办呢?这样加上自己的努力,我的铁器越打越好。 李:你打铁打了几年? 答:大概4年。 李:后来怎么又去当武师了? 答:我们村子里有练武的传统,从小孩到大人都学武术。但真正学武学得好也很少,另外一个村的村民,武术就比我们高。当时我们村里认为,必须有一个人练出好武艺,比他们要高一点。 李:这个重担就落在你身上了? 答:要为全村人争光。这里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一定要为我们村争光。当时我因为家境贫寒,不能上学,如果练武能练出名堂,文不行武可以,我也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过练武要出名堂,一定得带学生。 李:那些学生都是因为仰慕你的大名,才投奔过来的吗? 答:当时经常有上万人参加的比武大赛,在上海、在其它省都有,我们大家全部去参加。当时我在全国武术擂台上有点小名气。 李:这段经历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答:练武术的吃苦精神。练武要突破自身的极限,才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我认为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 丢三百捡五千悟双赢 20世纪70年代末,在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温州市柳市镇,涌现大大小小近千家低压电器企业,在全国各地推销低压电器产品的温州人,数以万计。郑元豹也卷进这个行业。 李:怎么会想到去做低压电器的? 答:温州人在外闯荡是有名气的。当年有一个做木工的老乡,从甘肃带回一个报废的空气开关,据说一个能卖到500多元,生意还挺好。 李:温州市柳市镇是中国电器之乡,最初就起源于那个空气开关? 答:是的。不过我们不是第一个做的,第一个是一家乡镇企业。后来乡镇企业的体制有问题,就放到我们这种私人的小工厂去做。过去没有民营经济,私人工厂都在暗地里经营,但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大概在1976年,有一个杭州的老师傅对我说,我们应该承包别人的企业,扩大规模。 他说,我给你当工程师,需要技术我教你,需要业务我给你,我自己没有钱,干不了,你干嘛不做呢?然后他把我带到那个做成套设备的部队工厂。 那家工厂是做开关柜的,在部队里没有市场,在温州有市场。我们就同他们谈判,要承包这个工厂,条件是我投资、我制造、我销售,利润对半分。做了五六年后,我到上海又办个企业。 李:听说你曾丢了钱,差点被困在上海? 答:那还是很早的事,大概是在杭州办工厂,要到上海采购原料。当时杭州到上海很麻烦,一天就一班火车,我们是从温州坐船到上海的。 坐了一天一夜的船,到上海公平路码头。一出码头,手往口袋里一摸,发现带的300元钱没有了。那时候,有几百元钱的就可以算是富人了。我们全身连一分钱没有,只想着要命、要命,回不了家了。我们在原地,见人就问有没有捡到那300元钱。呆了几个小时没有结果,也没有地方可以借钱,实在想不出办法。 后来碰到一个老乡。他见我在哭,就问原因。他说,我有几十元钱,大家一起回家去。这样,用8元钱买了船票才回温州。 那一次是极痛苦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 李:后来又在上海捡到钱,还遇到贵人相助? 答:有一次在上海,我看见路边凳子上有个皮包。我就坐在凳子上等失主。过了半小时,没有人来,我就把皮包拿过来,打开后发现里面有5000元钱。 那时的万元户是很了不起的,5000元就是个大数目。其实,我刚发现钱时,想过把钱拿走。后来想到过去被偷走300元钱的经历,想想这5000元被我拿走,失主会怎样,很可能他会连活下去的希望也没有了。所以我把皮包藏在大衣里,继续坐在那儿等失主。{page} 失主是女的,一路东看西看,很紧张的样子。我问她看什么?她开始不理睬我,后来才说丢了个皮包。 我同她核对了皮包的样式和包里的东西,把皮包拿给她。她一下子拿出1000元给我,我没有收。她很感激,告诉我她姓秦,是一家国企的出纳。后来我们成了朋友,那家国企倒闭后,她还给我介绍了很多业务。 这件事给我印象也很深,我悟出,做人得有原则,对自己的利益考虑少一点,对别人的利益考虑多一点。我没有拿走那5000元,结果人家给我介绍业务,让我赚了几万元。 李:但生意人不是利益为先吗? 答:做生意,自己算计得非常精明,把别人的利益都算计到自己手里,很可能这条路越走越窄。靠大家支持,提供给你的利益才是更大的。 打假逼上集约化道路 没有技术含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温州低压电器厂家遍地开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如何在混乱的竞争中,冲出一片天空,是郑元豹面对的严峻任务。 李:为什么又重新回到温州? 答:上海的企业经营得不错。80年代后期,温州民营企业的整体环境越来越好,就购并了温州人民低压电器厂。这是一家办了几年的私人企业。 李:当时温州假冒伪劣很猖獗? 答:温州的低压电器行业发展很快,竞争也很激烈。但技术跟不上,企业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三不懂质量,很多小企业无奈走上仿冒技术和产品的道路。产品不管质量,只求外形同名牌产品相像,结果温州产品质量臭名远扬。到1990年,温州的假冒伪劣程度非常厉害,温州与假冒伪劣划上了等号。后来中央七个有关部委联合重点打击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 李:怎样度过那段非常时期? 答:中央在温州打假冒伪劣产品后,温州尤其是乐清的低压电器企业,都很惶惑,觉得没办法干下去了。 我并购的这家企业,走的是正规道路。当时三家温州企业持有证书,一家是朝京,就是正泰、德力西的前身,一家是升华,一家是人民。我们正规企业受到的冲击不算很大。 李:这三家企业后来怎么样? 答:后来,中央七部委开了新闻发布会,指出温州要发展非公经济,要做大做强,要做自己的品牌。凭借这两句话,温州企业重见希望,大家着手扩大规模,一下子出现12家集团公司。但我们没有申请集团公司,因为还有上海等其它外地企业。对国家到底是否支持非公有经济的问题,我有点担心,还想看一看。 我们在重点做市场时,正泰变成集团公司,它的产品出来,包装等各方面都是一流的,品牌也统一了。而我们每个企业的产品,都用自己的品牌,同时存在很多品牌。我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同自己竞争,就开始把这种产品降价卖给代理商。 到1996年,我们的业务根本打不开,而正泰发展得非常好。过去大家的业务差不多,但正泰变成集团公司后,业务越来越大。 李:你采取什么对策? 答:我们就召开股东会。我提出,要么变成集团公司,要么干脆把企业卖掉,不做低压电器这个行业。在我们前面,有12家集团公司,都是几亿元产值的企业,我们可能跟不上了。结果股东们在是否继续生产低压电器的问题上搁浅。 后来我们请两个上海专家、两个北京专家,论证人民低压电器厂下一步的发展。那四个专家,没有一个赞同走低压电器的道路。他们建议我们开房地产公司,经营房地产。 但房地产对我们是陌生的领域。我们最后决定,还做低压电器。 以豹的速度兼并 从创办企业到经营集团,郑元豹花了整整20年时间。这20年中,郑元豹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 1999年,郑元豹挥师上海滩,一举整合34家国有、集体企业。郑元豹说,“在上海的兼并、投资,只不过是我们企业发展必走的一步,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冒险。” 李:为什么还是做老本行? 答:股东们对低压电器都感兴趣,不愿意放弃。我提出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组建集团公司,以重组、兼并、联合为主。这样到现在,我们配套单位有800家,控股单位有85家,投资企业有11家。 李:组建集团就能扩大规模? 答:我认为集团公司就是重组、兼并、联合,就是扩大规模和实力、品牌效益。 在成立集团公司前,我们把所有的精力、物力、财力都投放到做市场上。比如我们在省、市、县都要布局。现在,我们有1800家销售公司,整个销售团队大概有13000多人。一下子把市场扩大起来。 扩大市场后,又想到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及品牌问题。 李:兼并是做大企业的捷径吗? 答:兼并,就是兼并人才资源、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做民营企业,不能忘记重组、兼并、联合这条路。 李:企业兼并你看重什么? 答:我看重的,一个是人才,一个是产品结构,还有是看规模、品牌。这种资源整合很有意义。比如,一家企业没有市场,无法发展下去。我们了解这家企业的产品结构比较合理,没有同我们集团公司重合,能提供互补的产品。那我们就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你让我兼并,一是两家联合,我搞销售,你做产品。 李:你觉得民营企业跟国企谈兼并,最难的是什么? 答:最难的是员工的就业问题。在江西,我们计划兼并的国有企业有几千名员工,条件基本谈好后,这几千人在市政府门口坐了一个星期。市长打电话给我,要我到现场解释一下,因为员工担心以后会下岗。 后来我坐飞机过去,讲了四句话,第一句,我们到江西兼并企业,就是为了你们的就业。第二句,保证员工的工资翻一番。第三句,为了江西的第三产业发展。第四句,为了地方政府的收入,企业的实际收入要翻番。 这样,职工高兴了,政府也满意了。 李:并购方式都是你设计的吗? 答:企业兼并,有纵向兼并、有横向兼并、有混合兼并。具体采用什么方式,从理论上是解释不出来的。只有根据实际工作,解决兼并碰到的问题。 后来我们兼并上海的34家企业,有些是兼并市场,有些是松散型的,有些是重组,有些是控股。 李:你还会不停地兼并下去吗? 答:只要自己有能力、有实力,肯定会不断兼并。不仅在温州,在中国,还要扩大兼并到国际上。 李:这个实力是指什么? 答:一是人才实力。二是制度实力,三是品牌实力。 李:你说希望不久能够达到超过千亿元的生产规模。需要多长时间? 答: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比如,达到1万元规模,就要向10万进军,到了10万,就要向百万进军。我们企业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下一个目标就定在1000亿元。 我们达到百亿规模,不到10年。我希望下个10年,达到千亿规模。但是有个目标实现的问题。 对于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来说,郑元豹的扩张速度和创新能力只是他制胜的法宝之一。他用温州商人特有的敏感,借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实现在电器王国的大步跨越。 李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财富中国》首席主播,主持《财富非常道》和《财富名人堂》,同时担任北京远景东方影视传播公司副总裁。 《财富名人堂》是一档专注于经济领域高层人物的电视访谈节目。每周日18:00在内蒙古卫视频道播出。主持人李南将把嘉宾请到《投资有道》,展现精华视角,与读者分享每一个财经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