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海
阳春三月,在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东畔的美景中,中国电子物资华北公司洋溢着初春的味道。正是在这里,天津山西商会的老会员、公司总经理冀清明完成了他对这家国有企业的大胆改革,使这家曾被历史羁绊的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曾经辉煌如流水 冀清明的故乡是素有“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之称的山西原平市。从铁道兵学院和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的他曾在国企中度过了青春岁月。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电子物资华北公司靠着政策曾经辉煌一时,它是承担着华北地区所有电子行业的原材料采购、供应、调剂的重要窗口。别人求自己的传统格局形成了惯性思维,让华北公司形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地位,日后市场放开后马上使企业落在了起跑线上。 随着原材料市场的全面放开供应,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公司的社会职能一下子被市场所代替,那只看不见的手取代了过去的计划与条子、指标。经济状况也从短缺经济过渡到了过剩经济,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华北公司开始门前冷落了。同时,因为几十年形成的官商习气还很难一下子消除,更出现了失控的现象,如还没卖出的商品就已经付了货款,而放出去的商品却收不上钱来。体制落后、意识落后导致企业经营全面滑坡,亏损更是如影随形。到1997年,公司账面利润仅为1万元,物资经营更是亏损167万元,资金占用高达1200万元。当年那个在华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物资公司难道就要这样消亡了吗? 此时,冀清明临危受命,9年的部队生涯磨练出的坚强意志使他面对困难毫无退缩与犹豫。 敢叫旧貌换新颜 1998年的初春,是冀清明人生的一大拐点,这一年他一头扎进老态孱弱的这家国企之中,详细了解着病因,为一个个关键的改革步骤而忙碌着。他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破解公司的不利局面,只有先疱丁解牛,理顺机制方能旧貌换新颜。 冀清明常说,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战无不胜。于是他要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涣散的人心、分散的精力重新团聚到一起。经过多次调研,四步走的改革方案出台了,“诚信、务实、服务、求新”的经营理念出台了。学会倾听群众心声的他总结了这些年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波折,经过深入了解市场,对重振中国电子物资华北公司有了初步的思路。冀清明认为,公司应该积极营造和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要变过去单一的地区行业物资供应为面向全国,集物资仓储、物业、家电经营、维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公司。于是,冀清明果断决定转变经营战略,调整经营重心。这就像是刮骨疗毒,又像是凤凰涅槃,虽然痛苦但又不得不为。 随着经营重心的转移,冀清明对资金、人员、产品组合以及内部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首先收缩了物资经营战线,确立了以家电经营为主的主导产业,在一年中相继撤消了5个物资经营部门。在资金安排上,更是向重点倾斜,历史性地向家电投入72%的资金。同时对库存积压进行了重点清理。通过清库存,使得公司多年形成的“大爷”买卖一下子消失了,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随之建立起来。 随着战略转移的步伐,冀清明顶住压力建立了全新的激励约束制度,通过打破论资排辈的分配模式,代之以分配与效益挂钩的办法。业务人员按劳分配,而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工资比一线业务员工少15%到20%。通过任人惟贤的人事制度改革,公司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一团死水变活了。在全国物资企业大多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电子物资华北公司却走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路。 殚精竭虑不言功 在冀清明的故乡流传着祭祀介之推的传统。介之推是春秋时晋国人,传说曾割股以啖重耳,后隐居山中,晋文公环绕绵山以求,而不出。 也许是受家乡民风的影响,冀清明的性格也是敦厚、干练而不事张扬。岁月的白发悄悄爬上他的两鬓,也记录了国有企业那段艰难的改革历程。他把山西人的精明和坚毅注入了这股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有人说,值得尊敬的企业家是有着远见卓识,有着智慧与胆识,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却又不居功自傲的企业家,也许冀清明正是其中之一。为了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走完理顺机制第一步后,冀清明开始筹划着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商海之中,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头脑的。面对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公司进行了优化组合,将3个家电部门合并,全部家电业务归入中电盛得公司,新的公司完全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开拓仓储物流服务,公司在北辰区建起了3万平方米物流中心。为了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冀清明在2006年前筹集资金把拖欠职工的医药费全部解决。 传说当年唐朝丞相魏征率兵征战路过原平,得知当地严重缺水,遂“拔剑刺泉”。如今,面对国内家电巨头如国美、苏宁,面对外资家电零售商们的虎视眈眈,冀清明一天也没有放松过。他多么希望手中能有一把魏征的宝剑,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拔剑刺“金泉”,发掘出源源不断的商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