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所难免,而对于未来通胀数据何时会出现拐点,则有不同的判断
作者:本刊记者 钟华/文
中国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7月份5.6%的基础上继续高歌猛进,达到6.5%,超出市场很多人的预期。《证券市场周刊》采访十多位宏观经济专家和市场人士均认为,央行再度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所难免。 8月CPI创下了12年的新高,18.2%的食品价格上涨功不可没,但8月份狭义货币供应量M1达到了22.77%的增长,更凸显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前8个月的贷款新增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08万亿元,超出央行制定的目标。中国将采取更强的紧缩措施似乎顺理成章。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让真实利率为正的表态,也坚定了市场对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高盛公司预计,央行将采取果断的调控措施,包括在年底前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分析师王志浩也说,“我们相信,央行再次加息几乎是板上钉钉。” CPI拐点之争 加息——已经在市场的预期之中,而“时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倾向立即行动的人看到了上述的“燃眉之急”;倾向于有待观测的人认为,央行过去两个月已经连续两次加息,有待于对加息效果的评估;食品推动而非核心CPI的上涨已持续一年,其翘尾因素在四季度会得到弱化。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利生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本轮CPI拐点可能出现在12月份,原因主要在于食品价格上涨始于2006年末,届时CPI同比增长基础发生了改变,价格指数就会有所回落。 但影响CPI的因素还在不断变化,除了大家一直关注的猪肉等食品价格,粮食、消费品等的未来趋势都存在变数。 世界粮食2007年再度出现减产的情况,加之中国自然灾害频发,都不支持中国目前的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此外,近两个月来,中国蔬菜价格上升的压力突然增大,8月份的蔬菜价格也同比上涨了22.5%。 “这很不同寻常——通常情况下,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多见于冬季/春节期间,而不是夏天。”王志浩反问道,“难道是因为猪肉涨价,人们改多吃青菜了吗?” 与食品价格的高歌猛进不同,非食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依然匍匐在不到1%的低位。乐观者认为,这意味着核心CPI下跌会带动整个CPI增长的全面回落,但是果真如此吗?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核心CPI也已经存在趋势性上升的迹象和条件。他认为,这表现在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7%,以及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7.5%等方面。 CPI拐头向下会在何时真的出现? 财富效应助推中国CPI的不断攀升,和股市以及房价不断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不无关系。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中国耐用消费品价格近来也处于上涨的通道之中,8月份的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1.1%。 高盛公司研究估计,证券市场从2005年持续至2007年4月的牛市行情带来数万亿元的财富增长中,估计将有310亿-470亿元可能流向消费领域,可能带动居民消费增长0.4-0.6个百分点。 8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有所加快,同比增幅从7月份的16.4%上升至17.1%,也高于前8个月15.7%的同比增长。高盛公司还认为,强劲的收入增长和股市当前的繁荣带来的积极财富效应将继续推动零售额强劲增长。 在中国CPI不断飙升的情况之下,目前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平均工资增加了10%-15%。但是,基于工人工资的上涨对CPI高企的贡献并不明显。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说,根据其对过去30年中国CPI与工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CPI上涨往往迫使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形成由价格推动下的工资上涨;而工资上涨对CPI上涨的推动作用确找不到直接的证据。 彭兴韵认为,工资上涨并没有推动CPI上涨的原因在于,中国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与中国居民的储蓄习惯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要防止因担心CPI的上涨而不给工人涨工资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