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海涛
邮储银行成立之初,立足农村金融,既是其在自身优势下做出的现实选择,也是监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要求
中国金融史中记载的2006年最后一天,不可遗漏的将是“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了邮储银行的开业”。
获准成立后,邮储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主要是社区和农村,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但是,有学者认为,邮储银行的这一定位不够清晰,还没有明确它的使命。那么,邮储银行在未来所肩负的任务是什么? 邮储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以全资的方式出资组建,因此,受制于其母公司仅有800亿元注册资本的制约,虽然被广泛称为“第五大银行”,但邮储银行的注册资本只有200亿元,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相差甚远。缺乏贷款经验和中间业务的邮储银行,将如何突破资本金较低的限制? 自去年12月11日起,中国金融业实现全面开放。从中国邮政系统分离出来的邮储银行,打从一诞生就处于“全开放”的环境底下。在未来的中国金融格局坐标中,邮储银行将为自己选择什么位置? 立足农村金融:“双重身份”的痛苦邮储银行成立之初,立足农村金融,既是其在自身优势下做出的现实选择,也是监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要求。 20多年来,“只存不贷、坐吃央行利差”的邮储落得“农村抽血机”的恶名。人们普遍认为,邮储把农村地区的资金都抽走了,没有用到农村,流到了城市。针对邮储的“不良形象”,监管部门多次表示邮政储蓄资金要回流农村。目前,监管部门要求邮储机构在乡村一级都要设立分支机构,未来的邮储银行将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全国性机构。 至去年8月,邮政储蓄全国坐拥7.6万个网点,存款余额达到1.54万亿元,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农村金融市场约70%的邮储有庞大的网点和储户数目,可以说,将来在农村开展更多金融业务的邮储银行是“衔玉而生”。 另一方面,自1999年起四大国有银行的县城机构纷纷从农村撤出,此后城市就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主战场”。虽然邮储从农村吸收来的存款实际上都流到了城市,但由于其从来只有存款业务,没有贷款业务。如果刚成立的邮储银行打算一开始就进军城市,那么市场的进入门槛不可谓不低。由此,选择农村金融,是邮储银行适应市场环境的策略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看,邮储银行被要求在成立后担负一定的政策功能,为西北开发和农村资金回流做出贡献;同时,邮储银行的商业效益问题又经常被突出地强调。曾经定位不清晰的国有银行就陷入过这样的困境:既不能商业化经营,也实现不了所谓的政策性目标,最后由于政策性任务造成的商业亏损让政府来埋单。 现今,在农村金融中,政策性银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有关农村政策性的职能正在开始发挥;执行商业银行职能的是农村信用社,然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远未到位,以致央行相关人士表示,邮政储蓄放开贷款业务,可以给农信社外在的竞争压力,从而强化市场竞争,改变农信社独家经营的格局。 可见,邮储银行面临着政策性任务和商业利益追求“双重身份”的选择。为了避免“精神分裂”,邮储银行目前最理想的定位是农村的商业银行,拥有部分相关的政策支持,以克服农村的有效资金需求不足。 突破小额信贷 由于邮储银行目前的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它对单一客户的最高贷款不能超过20亿元,最大的前10位客户贷款之和不能超过100亿元。这决定了小额信贷将是邮储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突破口。 在缺乏经营贷款业务的经验和人才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此前20多年来从没做过的贷款业务的风险,早在邮政储蓄变身银行前就开始了发放个人小额贷款的尝试。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是邮政储蓄首次推出的零售信贷业务,至2006年10月底,邮政储蓄系统13个试点省(区、市)局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结余贷款2.25亿元。 客观上,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陷入了某种程度的困境。小额信贷一般是指单笔贷款不超过本国人均年GDP的1-3倍的贷款,是专门针对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一种贷款方式。更宽泛地说,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人和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的300多家小额信贷机构,由于没有合法地位、贷款利率过低、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管理水平低、地方政府干预、不通金融机构的运作规律、缺乏金融创新能力等等原因,经营受阻,处境困难。所以,邮储银行在小额信贷改革方面作为一个试点,承载了监管部门推动小额贷款改革的期望。 在操作层面上,商业小额信贷机构最迫切的需求是获得资金来源。而邮政储蓄则是先从吸收存款起家的,这可以说邮储银行是应“小额信贷”之时而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中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邮储银行可以争取覆盖农村金融市场的中高端客户,并利用在城市和乡村都有网点的优势,发掘潜在的盈利机会。 未来:金融控股公司 展望未来,作为全国银行系统存款规模的“老五”,邮储银行随着贷款的逐渐增加,以及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其资本金也将会相应增加。 由于邮储银行成立前并没有贷款业务,也就是说,它没有不良资产,“干干净净地来”,没有包袱,可以“轻装上阵”,亦预示着将来发展金融业务的空间不小。结合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日益发展的趋势,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广泛布局的特点,邮储银行的未来着眼点将是扩大自身金融业务版图,最终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的金融集团公司,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从而体现了金融混业经营的特点。 邮储银行从邮政分离出来,本来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分业”。但在金融领域,监管部门逐渐对“混业”有了一定的支持。在加速开放的过程中,混业经营将成为国内金融业的主流倾向,而且大多以银行系、保险系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现,这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有利于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央行曾明确表示,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而且,从四大国有银行的股改过程中可以看到,它们的改革的方向就是打造金融控股公司。 那么,“合久必分”而脱胎于邮政系统的邮储银行,当从社区和农村金融中突破后,亦不乏将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能。 此前,邮储的1.54万亿元存款中有8000多亿元存放在央行“吃利差”,其余部分用于和银行之间的协议存款、同业拆借及购买国债等用途,都处于盈利状态。与此同时,邮储也相继推出了信用卡等多种银行中间业务。这一切都为邮储银行“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银行”打下了基础。 当邮储银行的相关银行业务成熟以后,往更宽广的业务范围拓展,直至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乃是应势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