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条例》颁布的同一天,以全球最大的以零售业务为主的美国金融巨头花旗集团牵头的一个财团签署了将控股中国广东发展银行的协议,这几乎成为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花旗集团与IBM信贷、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普华投资等国内外企业组成的投资者团队,最终击败了法国兴业银行、平安保险等竞争对手,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约合31亿美元),认购重组后的广发行85.5888%的股份。其中,拟持股比例为:花旗集团20%,中国人寿20%,国家电网20%,中信信托12.8488%,普华投资8%,IBM信贷4.74%。
上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这桩中国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案已进入最后阶段。这起并购案也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的试金石。 花旗财团入主广发后,这家持有全国业务牌照、在国内27个城市拥有500家分支机构的银行将给花旗带来很大运作空间,从而改善花旗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版图。尽管收购协议还需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不过估计应该能在年底前获得通过。 去年,花旗接到广发行的收购邀请,此后,花旗受到了其他外资银行的竞购挑战,其中包括法国兴业银行。近几个月来,鉴于中国国内排斥外资的浪潮日益高涨,美国官员为花旗此次交易也展开了艰苦的游说活动。此外,花旗曾希望在广发行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而中国相关部门官员坚持执行有关单一一家外资银行在国内银行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定。花旗后来不得不调低了持股目标。 交易的达成将多少减轻一点美方在中美贸易关系上的郁结。近来,贸易失衡、知识产权保护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导致中美双方在贸易关系上陷入了僵局。现在这个方案既不违反银行业监管规定,对买家和广发行来说也是很好的安排。 对花旗而言,收购广发行或许是其进入中国20多年来迈出的最重要一步。花旗一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扩大零售银行业务。拥有广发行后,花旗将在现有的分布在6个城市13家分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 但是,如何改造沉疴在身的广发行也给花旗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入主广发行本身也潜藏着很大风险,因为广东发展银行充斥着大量的不良贷款,资产负债表也相对薄弱。 据标准普尔今年公布的数据,广发行2003年的净资产中有40%是被它自己的政府股东方占用的贷款,而且这些贷款中有55%是不良贷款。据未经审计的数字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资产额为480亿美元,税前利润为2.1亿美元。 广发行仍将保持其作为一家独立银行的身份。入股国内银行的外国投资者将给它们带来现代技术、创新产品和新的理念。至于花旗集团对它的实际控制水平以及利用它的平台分销自身产品的实际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花旗财团其他中方投资人的合作,因为这些投资人将持有广发行最大比例的股权。 身为国内银行的广发行将使花旗在中国金融市场能深入到目前政策下一般外资银行难以进入的领域。花旗可对广发行的管理层进行改组,至少对经营方面的人员可以这么做。另外,IBM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据交易参与方的相关声明称,花旗财团表示要与广发行建立战略联盟,在资产和负债管理、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提供帮助。广发行表示,这些投入将改善其管理和经营活动。 如能让广发行成功实现好转,花旗将获得一份宝贵的资产。同时,由于只持有少数股份,广发行的相关风险也将与其他各家投资方共同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