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压力增加。有走向过热的风险,但是还不能说完全进入到总体过热的时期。
文/陈东琪
按照我们的经验数据分析,经济增长最低不要低于7%,最高不要超过11%。今年一季度,一是超过了区间上限,二是当然还要看连续三个时点的数据。如果接下来二、三季度经济增长仍超过11%,可以认定是过热。 为什么说目前有过热的风险呢?经济增长表现出的加速趋势没有明显缓解,去年10.7%,前年10.4%、2004年10.2%、2003年10%、2002年9.1%,逐年在加速,如果今年一季度这个增长势头变成全年的经济增长,就会使我们年度增长速度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这也会增加风险。 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增长14.92%,用14.92%除11.1%,电力弹性系数比去年的1.31还要高。这说明现在经济增长带来的能耗增长压力非常大。 关于货币政策,不同时期可以搭配使用不同手段。前4个月,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还加强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央行增发票据回笼货币,2月1日出台了个人外汇使用额度的调整,由原来2万美元变成5万美元。这一系列措施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发生效用。例如3月末的货币供应量M1(狭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供应量)均下调了。M1在一季度前两个月都在20%以上,3月末低于20%,然后信贷增长速度,2月末超过17%,3月末为15.7%,也就是说,这4个月采取的组合型货币政策措施,使货币供应和信贷指标加速形势得到了遏制。 在这样的基础上下一步怎么办?我想重要的是保持一段时间的下降趋势。比如说M1控制到18%以下,M2控制到16%左右,信贷增长维持在15%到16%之间,如果这样的话,即使银行信贷系统之外的流动性增长,热钱、自有资金增加,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毕竟我们把货币供应这个总闸控制住了。 下一步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原则应当是相机抉择,小步、慢走、多调。例如调利息,小幅度调,有人可能认为没效果,但我认为,连续起来看,是有效果的。 今后一段时期内,调利率有一定空间,但每一次的幅度要小,主要是调预期,通过一段时间,改变信贷投资的成本。这种微调的解决方式,对经济的震荡小一些。 关于汇率,我认为,还是应当坚持走渐进式道路。实践证明,2005年7月到现在这22个月汇率调控很成功,虽然流动性增加了,但企业的应变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害。虽然顺差增加,但国内的供给没有减少。虽然出口增加,但高通胀没有出现。虽然外汇储备增加,但国内资本没有出现短缺。2005年7月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每年上升3%到3.5%。我觉得,这样一个渐进的变化是平稳的、有效的,这个路子还可以延续下去。 要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加快调整1997年以来的出口导向政策体系。尽管2004年以来已经作了一些调整,但是还有调整空间。比如,对于煤炭应该进一步减少出口,保储限产、保内需限出口;对于钢铁等其他需要控制的行业,不仅要运用土地门槛、能耗门槛、环保门槛、信贷门槛,还应注意运用税率门槛。尤其是税率门槛可以提高,既有利于调节总量,又有利于调节结构。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