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唱衰经济”的音调言犹在耳,“南柯一梦”还是一做就做了几十年。一朝梦醒,“大笔消费未来钱”的美式生活告一段落,地球人都跟着美国人一起勒紧腰带过日子。
经济的冬天来了,没了南柯梦,只为稻粱谋。
那么,在这样一个萧条的年代,企业该如何经营?
日前,我和郎咸平教授在南航明珠精英论坛上相遇,并一起为全国的“空中飞人”发表演讲。郎咸平给出的答案是:“睡觉”。对于2009年的经济情况预测,郎咸平总结了一句话:“今天一定比明天更好!”“金融危机是极其复杂的问题,难以控制,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企业能做一些什么呢?基本束手无策,只能睡觉。”
而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持反对意见的。的确2009年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但所谓危机往往是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出现,让企业措手不及。而一旦我们能预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就一定会有一个应对的策略。正如《赤壁》中说任何阵法都有弱点,任何困局也都有破解之法。
“钻进被窝?还是出门打猎?”
冬天要来了,猎人们钻出被窝,出去打猎。北方人购置运动装备,准备趁着冬天去冬泳,去运动。而广东人则开始研究菜谱,希望抓住进补的好节气。
经济的冬天来了,企业是钻进被窝,还是出门打猎?
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越是非常时期,对企业来说,越有是非常机遇。
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与你一样经历烦恼,如果这时候你的竞争对手选择退出,你恰恰可以趁机扩大你的市场份额。上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国有电影企业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给了美国电影乘虚而入的机会,1945~1949年间,意大利从美国进口影片达2000部。如今好莱坞成了电影业当之无愧的王牌。
另外,在逆境时期10个做广告的企业中你占一份,效果要比经济形势好的时候100个企业做广告你占其中之一要好,因为大家这时候的注意力都会集中于你。在经济的冬天坚定不动摇地进行品牌建设,就好比黑暗中划亮一根火柴,它会比白天里点燃的一根蜡烛更明亮。
“冬天的狩猎技巧”
出去打猎要讲究因地、因时制宜。如何打猎?战术很重要。在萧条时期,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把握时机,集中力量进行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具体做法有四个方案:
第一个是目标精准化,一家航空公司开张时说“我们是老百姓坐得起的飞机”,但是坐飞机的人通常是为了省时间而愿意多花钱的人,而且在中国,老百姓大量依赖于火车,把企业变成廉价航空公司,这就是定位偏差。萧条时期品牌建设首先是要静下来想清楚你的品牌是卖给谁的。
第二是形象国际化,无论是萧条期亦或繁荣期,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入WTO组织、国外企业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加快。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蔓延更是说明了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品牌的国际化则成为品牌发展、升位的必然阶段。在全球经济疲软之时,提升国际化形象,是赶超国际名牌的绝佳时期。
第三是品牌年轻化,中国缺品牌吗?不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49年,我们中华老字号10000多个,但去年初步估算,只剩1000多个。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在墨守陈规,没有与时俱进,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引导下的时代,互联网的崛起让年轻一代摆脱了“经验论”的束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中来,日益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重心,这使得品牌年轻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年轻人对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只有努力推进品牌的年轻化,实现与年轻一代的情感共鸣,才能为之招揽到最广泛的支持。奥巴马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四是终端精致化,什么人们喜欢看韩剧?因为拍韩剧的时候,菜都做得很精致,而中国人拍电视,皇上吃的东西都是从旁边的小店里拿来的。中国古语云: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对于品牌也是这样,国际化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精致型品牌是未来品牌生存的第一要素。
总体来说,这样一个经济的冬天,恰恰是企业品牌发展的春天,钻出被窝面对它,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趁“机”而入,升华企业愿景、年轻品牌形象、差异品牌个性、塑造专家权威、传播品牌故事、宣传企业领袖、预埋扩张管线,加强品牌的构建和品牌的传播,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