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1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11185578452.jpeg)
系列专题:《诗意的教育: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我常把自己比喻成"读书的动物,杂食"。在我看来,读书、旅行是我生命中不 可或缺的能量元素。一直以来,身边很多朋友都羡慕我"超常"的精力和记忆力 ,说我是"读书超人",能"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其实,事实并非他们 所想象。在小学任教期间,我做过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送过70个人的毕业班,我 深知一线工作的繁忙和苦累,所以,爱书的我一直在现实中,试图摸索出一套适 合一线老师读书的方法。后来,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受,尝试着总结出了三点 ,暂且称为"读书三法"。希望能够给热衷阅读又心存困惑的老师们一点启示。 第一法--读书要"博精结合"。老师应该既是"博士",也是"专家"。说到 "博",是指阅读时,方方面面的书籍都应该有所涉猎。有的老师几乎把所有时 间都用来攻读教育方面的书籍,这固然能够提升专业素养,但另一个结果则是禁 锢了视野。我们常说:"第三只眼睛看教育。"多元的知识背景有利于老师更理 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何况,现在的孩子信息量日趋增大,对老师信息量的储备 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或许,老师们看到这个方法,第一感觉就是:说得轻巧, 我们工作那么忙那么累,专业书籍都看不过来,哪还有时间看其他方面的书?其 实,这里的"博"也有技巧,即首先抓住体现你兴趣的"焦点"和"盲点"的书 来读,这样有助于你在交流中,既"众望所归"又"出其不意"。例如,你是一 位语文老师,平日酷爱烹饪,是大家眼中的"美食家"。那不妨先把体现中国饮 食文化的书拿来一读,再翻翻西方有关的书籍,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不 知不觉中,你就形成了这方面独到的见地。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无论同事还是学 生,都会惊叹于你的"专业"。而假如你平日最陌生的领域是音乐,那也不妨找 本类似于《音乐笔记》(肖复兴著)这样的大众普及类读物,哪怕翻上几页,也 会让你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如果读得再用心一点,在交流中就更多了几分令听 众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唤醒了你这个领域一直沉睡的潜能。在你的读书计划 中,解决了焦点和盲点,剩下的部分则可以穿插进行:杂志、畅销书、经典名著 、图文书、网络文学……都可以成为你博览的对象。特别提醒一下,你还可以让 孩子们推荐一下他们热衷的读物。我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要和孩子 拥有共同语言。了解他们的阅读现状,无疑是一条捷径。 提到"精",是指除了广博的阅读外,老师的年度书单中一定要有几本"精读书 "。精读的含义就是要用心读完这本书的每一个字,边读边想,甚至不止一遍地 读,领悟其中要义。精读书的选择因人而异,无论是专业需求还是兴趣所至,适 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本书的"特别分享"栏目中,我把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十 一本书推荐给大家分享,以此证明精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