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诗意的教育: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前面作了如此浩渺的铺垫,孩子们现在也不知所措了。我说:"我认为,自古以 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两人。古有诸葛孔明,今有周恩来。如果说诸葛亮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蜀相,那周总理比他更了不起。因为诸葛 亮关注的,仅仅是蜀国的一国之利,而周总理关注的,则是一个数亿人口泱泱大 国的民生社稷。你们都知道,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北大和清华。但你们知道吗,每 年对于北大清华这些高校尖峰学子的调查中,最崇拜的人,排第一的,不是比尔 ·盖茨,不是克林顿,不是乔丹,也不是我们心中觉得了不起的科学家,而是我 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降半旗致哀。当有的国家提出异议 ,联合国发言人给予了十分有力的解释。他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周恩来却 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亲生子女;中国的经济在全面稳定的发展,周恩来却没有一 分钱的私人存款。作为一国总理,还有比这更让人佩服的么?所以,当敬爱的周 总理离开他为之操劳一生的人民时,苍天垂泪,举国同悲,才有了十里长街上, 这感天动地的一幕:白发苍苍的老人,从乡下连夜赶来的农民,不穿红衣穿黑衣 的新婚夫妇,比着肩踮着脚的红领巾,拄着双拐的残疾人……不一样的身份,却 一样的泪流满面,伤心欲绝。他们跟在灵车后面奔跑着,呼喊着,他们多么盼望 着灵车能够停下来,再看敬爱的总理最后一眼。然而,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是真 的远去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时,我走到刚才说调皮话孩子的身边,轻轻敲了一下他的桌子,说:"我想请 你来回答。"此时,他的脸已通红了,忽然,他站起来,提高声音说道:"苏老 师,我明白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总理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周总理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他很自然的套用了刚才板书在黑板上的诗句,顿时 ,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伴随着掌声,下课铃声也响了。我用二十分钟,处理了这个本应一带而过的问题 。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在这样一个呼唤真情的时代,不用说二十分钟, 哪怕是两个小时,能让孩子们如此真实地走近一个伟人,与伟人进行一次跨越时 空的心灵的对话,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今天的孩子难得感动,我们今天的教 育难得感动! 课后,我告诉孩子们,之前布置的作业临时取消,就针对刚刚学的《十里长街送 总理》,做一首课文的感怀诗,表达出真实的感受。 第二天,孩子们给了我莫大的惊喜。从他们的诗作中,我看到了精神的涅槃,一 股久违的感动流经心灵之门,我沉浸在孩子们的真情挚爱中。让我们先看一下课 堂上制造麻烦的孩子--小石,带来的一首散文诗: 《十里长街送总理》 --致天国的总理 如果说出生是最明确的一次旅行 死亡何尝不是另一场旅行的开始 人生像落叶 片片飘零 却在大地上重新安家。

接下来是另外两个孩子的作品: 作者 郭梦嫣 作者 苏帅 长街送总理, 共处千万日, 情深亦尽礼。 分别在旦夕。 万人同一哭, 泪眼两相望, 切切哀未已。 遥问聚何时? 很多年后,孩子们还时常回味那个充满了刺激和悬念,狂喜和悲伤的课堂。而这 堂课的经历,也让我感到了绝处逢生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以至于多少年 来,我都会提醒自己,面对课堂的突发事件,首先要冷静,然后带着一颗诗心, 巧设悬疑,"请君入瓮",尴尬自然化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