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供给与需求(下)(7)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医院的管理证明了沉没成本也是有用的。假设一家医院新增了200个床位,又购置了大量精密实验设备。一旦修建或采购完毕,相关的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但是,这并不等于它们对医院的管理者就没有用了。如果政府和私营的保险公司同意,按照医院给病人们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成本给医院拨款,如果医院能决定哪些费用可以纳入成本,那么每一美元的沉没成本就都能派上用场了。如果按照某种公式计算,医院能尽快收回这些沉没成本,同时不引起要为此付费的人的敌意,沉没成本就可以"遍及"每一个病人。

  是谁的成本?又是谁的收益?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执行某项政策,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问这项政策会使谁受益,成本由谁负担。如果医生能从医院拥有的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中获益,如果取悦医生的成本主要由院方承担,如果政府、保险公司和慈善家们毫无怨言地承担全部设备采购成本,那么,尽管昂贵的医疗设备很少使用,医院也会采购,医疗费用也就涨得飞快。

  近年来,给员工上医疗保险的企业向保险公司施压,要保险公司控制成本,保险公司又向医院施压,要医生们压缩诊疗费。保险公司曾经做过试验,每年给医院提供一笔固定的费用,而不是医院说花了多少钱,保险公司就照单全额报销。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倒是有了节约的动机,可是他们一节约,病人就不高兴了。既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又要使成本的膨胀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个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们。要想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需求影响成本,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势在必行,因为,在病人看病不花钱的情况下,不管供给量有多大,需求量肯定都会比供给量大得多。

  6.16 多修点吧,反正又不要钱

  还记得我们在第一章中关于城市交通的例子吗?这个例子举过几次之后,我们曾指出过一点,其实你早就知道了,就是城市的交通并不总是协调的过程。交通拥堵、高犯罪率、教学质量差已经成为美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人们对此头痛不已,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近几十年来,为什么城区的道路越来越拥挤?常见的回答是,人口增长了。但是,人们也要看电影、上肉铺、打网球、玩彩弹游戏,怎么没发现这些公共设施有拥挤情况呢?

  拥挤是短缺的另一种说法。对于任何商品,只要我们把价格定得足够低,都会出现短缺。那些想用修路来解决交通拥堵的人会说,人们想免费使用公路,他们想用多少,我们就应该供给多少公路。这话简直是荒唐。修路的边际成本可不是零,在城区修路成本还相当高。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一点点额外的收益付出大量的额外成本呢?你会说,可不是一点点收益啊。不经过市场的检验,我们怎么能知道呢?顾客的支付意愿会告诉生产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值得花多大的成本。开车的人在堵车时大喊大叫,这对政府部门没什么帮助,它们还是不能确定,在城区和郊区修建更多的公路到底花多大成本合适。

  问题在于,在城里开车的人对缓解拥堵问题是不是足够重视,他们愿不愿意出这个钱来缓解拥堵。如果我们计划修建足够的公路来解决所有开车人的问题,那么当公路的使用成本为零的时候,人们肯定不愿意。但是,如果我们决定,用收过路费的办法来测试开车人的支付意愿,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美国人"需要"的道路空间远远少于他们嘴上要求的数量。价格上升的时候,需求量就会下降。人们会在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时才开自己的车,这样就缓解了道路的压力。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更加顺心(即使他们会抱怨要交过路费),因为他们不会由于边际价值低的用途而在路上堵成长龙,而是把使用公路的机会留给了更有价值的用途。

 第43节:供给与需求(下)(7)
  只要公路归政府所有,而政府迫于政治压力,又要让人们免费使用公路,那就必然会堵车。就算我们再怎么修地铁、修轻轨,堵车现象也不会消失。最好的证据就是,任何新修的地铁或轻轨都没有减轻当地的交通拥堵。新修公路是为了缓解道路压力,但是交通拥堵会扩展到所有的道路上,而且公共交通也改变不了这一局面。只要稀缺的公路资源能继续让我们免费使用,路就会一直堵下去。

  6.17 成本和所有权

  产权是重要的。只要你在部队待过,你就会知道,部队在用人时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让资深的会计师去给营房刷油漆,而在小卖部管账的人还要掰手指头。当然,这话可能有点夸张。然而,我们预测部队里浪费人才的现象比市民社会更普遍,不是没有根据的。为什么?因为在市民社会里,雇主总是被迫向雇员支付他们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必须给会计师开会计师的工资,你就不会让会计师去给营房刷油漆。如果你要为你的企业的盈利能力负责,你就不会这么干。而在另一方面,如果一名中士给一名有技术的新兵分派了不需要技术的活,他要承担什么成本?如果这名中士正好对新兵流露出来的优越感感到愤怒,不管这优越感的确存在还是他想象出来的,那么,他把这名新兵调到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羞辱他的宝贵机会。人人都会节约,可是人们的目标却各不相同。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使用资源的人用不着支付资源最佳用途的全额机会成本,资源的使用就会比较随意和粗心。(如果你觉得"随意"和"粗心"言重了,那么你觉得能不能改用"有差别"?)如果某种资源明确地属于某个人,他在使用资源时就常常被迫支付资源的机会成本。士兵无法"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他给谁干、在哪干、在什么条件下才干,这些他都无权选择,因为法律已经剥夺了他选择工作的权利。如果是山姆大叔征召,他就不能坚持收取自己的机会成本,可是如果是家得宝*愿意要他,他就可以收取自己的机会成本。对劳动力以外的其他资源,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某种资源不知道归谁所有,那么也就没有人向要使用资源的人索取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价值往往会被低估,从而在使用的时候就会随意和粗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8443.html

更多阅读

第22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下)(7)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9月底,剪辑好的电影交由兰迪·纽曼和加里·瑞德斯托姆(Randy Newman and Gary Rydstrom)进行最后的配乐和音效设计。7月底在阿纳海姆附近一个剧场的试映结果显示,电影还需要做最后

第16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下)(1)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第七章:玩具总动员背后(下)  这个人是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当时在公司投资了大约5000万,但每年都在亏损。现在他可能要面临数以百万计的更多的债务,因为尽管《玩具总动员》依靠

第1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上)(1)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第六章:玩具总动员背后(上)  故事开始于皮克斯雇用电脑工程师彼得·奈(Peter Nye),迈克尔·尚茨(Michael Shantzis)和团队主管托马斯·哈恩推行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

第45节:供给与需求(下)(9)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供给下降的确会导致价格上升。可是,橘子价格的上升并不像记者所写的会导致需求下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减少。这会缓解橘子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性短缺。但是,记者把

第44节:供给与需求(下)(8)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所有这一切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会出现,因为资源是由政府的官员来分配的。对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人员来说,要修筑一条铁路,其成本就是资源用作其他用途的价值。但是,如果政府官员有权弄到

声明:《第43节:供给与需求(下)(7)》为网友染涤为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