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供给与需求(上)(2)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5.2 交易成本,又来了

  让我们回想一下第二章讲的交易成本的概念。有时候,人们想做某些事情,而且如果有人来做,他们也愿意付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事儿就真的有人来做。尽管需求者认为付出的价值已经够大了,足以弥补供给者的机会成本,但事情未必能做成。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每天有几百个人骑自行车过一座桥。偶尔会有交通事故造成的玻璃碎片溅到自行车道上。几百个骑车的人第一次遇到满地的玻璃渣时,每人都愿意出1美元让人把路面扫干净。也就是说,骑车的人总共愿意支付几百美元来让人扫马路,实际上,很多人为了几美元就愿意来做这件事。然而,几百个骑车的人可能每天路过那片玻璃渣,日复一日,直到玻璃渣被风吹散或者被其他车辆带走。这显然是合作的失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发生这种事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太高。光是需求者愿意付钱,供给者也觉得可以接受,这还不够。还得有人安排实际的交易:从骑车人手中收钱并负责扫马路。这事可没那么容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如果这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就不会在自行车道上看见那么多玻璃渣。一个有心人会想到从这个失败的合作中赚钱,他决定在马路边把骑车的人一个一个拦住,向他们解释发生了什么事,证明自己的诚心,还要引导他们承认很愿意看到玻璃渣被扫干净,最后要说服他们每个人交纳一定数目的钱,以反映他们的强烈愿望,整个过程中,大多数骑车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他们要为有利于大家的事情付钱。

  这种合作失败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在供求双方之间安排合约或交易契约的成本。

  为什么那些开着带有空调和高级音响的小汽车的人不下来清理玻璃渣?为什么有些人下班回家时被堵在路上,他们满不在乎,却也不下车帮那些时间更紧的人清理路面呢?交易成本可以解释这一切,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对环境有深切、真诚的关怀的人们反而会坐视环境恶化。交易成本的概念使我们懂得,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的大多数选民经常连马路都扫不干净。对于那些正在从中央制订计划、官僚控制决策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社会来说,交易成本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解体了。当时,经常有报道说农村有庄稼没有人收,烂在地里,同时,城里的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为什么没有人把粮食运进城,满足人们巨大的需求呢?官僚体制的崩溃不足以解释这一切。人们应该有能力把粮食从地里收起来,送到饥饿的人手中,这一点即使没有上头的明确命令也应该能做到。

  人们会设想这样的事。然而,要想得仔细点、具体点。这些要被糟蹋的粮食是谁的?谁有权来收割这些粮食?谁拥有收割设备?谁有卡车把粮食运到城里去?卡车用的燃料归谁所有?粮食到了城里由谁来分配?光凭事实--一边是要烂在地里的粮食,一边是城里饥饿的人们--并不能使粮食从农田运到城里的粮库。负责的人首先应该得到适当的信息和激励。

  交易成本能解释"浪费"的情况。浪费一词是加了引号的,因为事情是不是浪费还不清楚。如果把粮食运到消费者身边的成本高于粮食本身的价值,那就应该让粮食烂在地里,这不是浪费。很显然,事情就是这样。交易成本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也不比收割和运输的成本次要。

  5.3 产权和制度

 第30节:供给与需求(上)(2)
  这样的事在美国不大可能发生,因为美国的土地、粮食、农业机械、卡车、粮库和零售店都是私有的。游戏规则不一样。在产权明晰的制度下,消息灵通的人们就会有强烈的动机把粮食从没用的地方运到有用的地方,中间可能需要借助他们本来没有的资源。而在产权可以自由交换的制度下,有些人能使这些必要的资源物尽其用,这时资源就会迅速以低成本聚集到这些人手中。

  不妨把前苏联这种令人泄气的局面和美国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调配需要的人力、拖车、建筑设备以及其他物资的方式比较一下:1992年安德鲁飓风袭击了迈阿密;1998年和2001年,密西西比河洪水淹没了北达科他州的法尔戈、爱荷华州的达文波特;还有2001年世界贸易中心被袭击后的下曼哈顿。关键的差别在于,美国有成熟的、界定清晰的产权体系,还有,人们有充分的自由按照自己的选择交换产权。在美国,多年以来形成了庞大的制度网络,有营利性的,也有非营利性的。有了这些制度,人们进行的各种交换,无论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为之,其交易成本都能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善于思考的读者会敏锐地注意到,人们之所以频繁地、有规律地进行某种特定的交易,只是因为交易成本低。)

  再想一想,要是你饿了,买一份你喜欢的比萨饼有多么容易。做一份比萨饼要经过很多交易:盖比萨饼店、种青椒、运橄榄、给奶牛挤奶,还有给这些活动安排必要的赊销限额--一切的一切都要协商。协商成功是因为交易成本足够低。交易成本低是因为这些交易是在一大套制度中发生的,这些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市场的参与者随之降低了他们从事的交易的成本。想想那些专业的生产商,专业的网上零售商,各种服务的专业提供者;财务会计的原则,行路的规则,还有各行业的贸易惯例;银行,信用评级机构,高度组织化的证券交易所;每天报纸上的不同栏目,电话公司的黄页,看一眼就能知道股票经纪人和供应商的电话;普通法的原则,贯彻这些原则的警察,解决争端的法院,还有对法律系统进行补充的私人仲裁机构。

  在那些计划经济已经失败的国家中,市场体制似乎正在发育。市场体制已经取得的成就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就是在差不多每个转折点上都会遇到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关键的制度还没有到位。那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在几个世纪中自然形成了各种制度,在这些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中,个体的交易者(普通人)能不能设计并创造出这些制度呢?这些制度在别的国家是通过缓慢、渐进的方式逐渐确立其地位的,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能不能很快地把这些复杂的制度创造出来呢?他们能不能尽快克服高交易成本的问题,满足人民的需要呢?人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享受市场经济应许的成果了。前苏联各成员国的改革计划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8456.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下)(1)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第七章:玩具总动员背后(下)  这个人是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当时在公司投资了大约5000万,但每年都在亏损。现在他可能要面临数以百万计的更多的债务,因为尽管《玩具总动员》依靠

第1节:玩具总动员背后(上)(1)

系列专题:《皮克斯跌宕起伏企业传奇:皮克斯总动员》  第六章:玩具总动员背后(上)  故事开始于皮克斯雇用电脑工程师彼得·奈(Peter Nye),迈克尔·尚茨(Michael Shantzis)和团队主管托马斯·哈恩推行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

第30节:不同寻常的故事(三)(2)

系列专题:《8岁到80岁:男孩的冒险书》  听不到任何人的回应,辛普森尝试着爬出这个可怕的冰窟。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一条腿可以用的人来说,爬24米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他确信不可能会有人发现他。他唯一能做的好像就是呆在原地等死,或者

第45节:供给与需求(下)(9)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供给下降的确会导致价格上升。可是,橘子价格的上升并不像记者所写的会导致需求下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减少。这会缓解橘子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性短缺。但是,记者把

第44节:供给与需求(下)(8)

系列专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所有这一切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会出现,因为资源是由政府的官员来分配的。对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人员来说,要修筑一条铁路,其成本就是资源用作其他用途的价值。但是,如果政府官员有权弄到

声明:《第30节:供给与需求(上)(2)》为网友别问我是誰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