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人大代表和专家谈两税合一 3月16日,呼吁已久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为吸引投资一直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低于国内企业税率的优厚待遇将取消,尤其是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为“超国民待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颁布)将寿终正寝。如果从1994年财政部着手调研开始.到2007年,两税合一改革的进程行走了将近14年,直到走到今天这一步被视为市场经济成熟的表现。 当初,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双轨制,原因很简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发展的名义,如今,两税合一,原因也很简单,以公平竞争的名义。从此以后,内资企业将与外来的竞争对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平等较量。此次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向记者表示,过去“分”是合理的,因为它鼓励了众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现在“合”也是合理的,因为它将推动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走向更高层次。 回忆这场关于两税合一的争论,焦点就是两税合一会不会影响外商在华投资。那么,由此引申出的一个问题是,两税合一之后,关于引进外资的焦点会有哪些?本文通过对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的采访并结合官方等的一些说法,对此作出综述
以“公平”评价税改
“两税合一”被舆论解读为“是重塑国内公平竞争环境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过去以公平的名义要求税改,现在,以公平评价税改。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试图采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总是被委婉地拒绝,他们总是说:你们应该采访国内企业的代表,他们是最高兴的。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接受采访时表示,“两税合一”对广大民营企业而言是个重大利好消息。它不仅会降低民营企业的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而且也有利于树立民营企业的信心,“现在民营企业最希望能争取到的就是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据介绍,2006年复星集团的销售额达到400亿元,利润20多亿元,郭广昌说,如果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得以通过,整个集团将减轻1亿多元的税负。整个税负的降低,有利于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参与经济活动,有利于企业加大继续投资和科技研发的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澳利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周有财在接受本刊记者说:两税合一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参与国内竞争,对企业规模发展也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两税合一体现了公平,本来外资企业就有很多竞争优势,国内企业实力不强,加上税收政策上不如外企,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就弱,税改保证中外企业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如果再不调整,中国人的市场变成外国人的市场。任何企业本土化的优势很重要,外资企业不具有本土化的资源,我们熟悉中国的市场,熟悉中国的文化,在税负平等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有相对的优势,中国的企业到外国投资,外国也没有给我们这个政策啊,我们为啥不保护我们的民族企业呢? 全国人大代表、金融学家秦池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企业所得法》讨论了很多年,原来的税负不一样造成了不平等的竞争,不平等竞争就不能算真正的市场经济,两税合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必要的。所得税设的幅度也是适度的,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特别是周边国家相比也是合适的,会不会引起外资撤资?有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外资在中国是赚了很多钱的,但账面表示有很多是亏损的。如果确实有一些外资企业要走,也没有什么,走好了。我们的经济实力经得起这样的冲击,经济稳定会有保证的,外资进入中国是理性的,是经过长期考虑的,不是为了政府的一点优惠才进来的, 调整后的税率还有引资的空间吗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初期,所得税的低税率无疑是引进外资的重要筹码。因为中国发展太需要资金,所以,有了一系列优惠外资的立法历程,加上地方政府的种种减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的起跑线距离不一样,现在,一切终于改变了。《企业所得税法》不但将新的税率统一确定为25%,还统一了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扣除政策及其优惠政策。 25%税率!这个税率还有吸引外资的空间吗? 广东是最早向外开放的省份,也是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之一,在今年的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概述广东引进外资的状况,他说:广东吸收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增长17.4%。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7.7%。来自发达国家和跨国大企业的投资快速增长。山区和东西两翼成为吸收外资新亮点。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明显,新批准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108家。完成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8亿美元。在阿联酋、沙特、土耳其、俄罗斯,以及与香港联合在芬兰、法国成功举办投资推介和经贸交流活动,共签订投资贸易合同金额97亿美元。 可以说,外资对于广东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两税合一之后,对广东省发展会有哪些影响,“两会”期间,广东省长黄华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两税合一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还有有利于利用外资的水平,和外资投资企业的发展,对于引资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两税合一后达25%,但是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所得税率是28%,所以,对招商引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其实,从15%到25%,跨度不可谓不大,影响不可忽视。记者之所以关注广东,也是因为有一个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之“特”是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特”字将如何?曾有人这样说:深圳的产业结构中,主要有高科技企业,传统企业如服装、钟表、珠宝等,大量的还是加工贸易企业,因此,所得税税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带来影响。对此,中国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团的发言中表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后,深圳特区的外资企业仍保持15%的优惠政策不变.他在广东省人大代表团表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将统一至25%,但深圳特区现行的15%优惠不变”。 看来,所得税率对于引资的关联程度在广东省这样的发达地区仍然值得关注。 税改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法》能够获得通过是值得关注的事情,但通过了,不是说之前的争论,就有了一个终结。到底两税合一会不会对中国招商引资形势构成威胁?对此,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两会”前后的解读值得关注。{page}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说:“我们规定了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允许原来实行低税率的这些企业,在一定的期限之内逐步过渡到25%的名义税率,而且所享受的一些减免措施在一定期限之内还可以继续享受完。所以从总体来讲,不会对外资,包括引进外资产生影响。”另外,史耀斌表示,合并税率肯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财政减收,但是仍在财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认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也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为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而纷纷采取的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我国不会也不可能取消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求继续保持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促进对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化和提高我国外资利用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水平。那种认为“两法合一”改革将取消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贾康说,对于“两税合一”,有几点可以明确:一是今后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如统一为25%的话,这个税率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目前的平均税率,也低于中国周边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税率,因而对外资仍有吸引力;二是对现有的外资企业给予过渡期的照顾,在过渡期内外资仍享受中国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外资的利益而减少了对其的影响;三是外资若进入我国鼓励发展的产业或投资领域(如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排治污项目),将能享受到颇具力度的政策优惠,虽然这种优惠在形式上对内、外资是一视同仁的,但实际上许多外资基于自身的科技水准和对工艺诀窍的掌握,可能于相当长时期内在获取政策优惠上面,会更具有竞争优势。 两税合一之后的优惠仍是关注焦点 关于两税合一之前的税收分立,普遍的共识是:所得税优惠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就在于以政策的差别来“人为”地改善受惠者的条件,增强它的竞争能力,从而起到鼓励、扶持、引导的作用。此番两税合一改革对优惠政策的调整,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实行较规范的“特惠制”。“两税合一”后的税收政策就不是再泛泛地、主要按身份、按地区区别给予各类企业,而是集中在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明确倾斜支持的产业、企业或企业投资活动上,一视同仁地施行,既包括外资企业,也包括内资企业,并且优惠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其透明度和规范性将明显提高。
也就是说,优惠仍然是两税合一之后的焦点。“两会”期间,天津就有代表抱怨说:正当天津高速发展的时候,赶上两税合一。戴相龙市长则说,对外资有5年的过渡期。 还有开发区继续享受优惠。也难怪有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两税合一有一个缺陷,就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继续享受优惠政策。但是在我们北方就弱一点,现在一般已经不批开发区了,南方上海等繁华城市继续享有这些政策,这叫越肥越添膘”。 享受优惠的还不只是开发区,新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这既为《税收政策通知》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方式、税收优惠的政策导向以及税收优惠条件提供了法律保障,又为今后在实践中探索最适当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领域和最适中的抵扣比例预留了法律空间。 由于各种原因,即使是在两税分立的时期,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和内资的水平远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那么两税合一之后,渴望资金的西部地区,如何看待“优惠”呢?本刊记者听取了青海代表团的谈论,他们在对两税合一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后,还在不断呼吁用足优惠,他们认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本来就有难度,以后还是要在优惠上做文章,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具体实施上把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对企业的优惠统一起来,三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更多的资金到西部地区。 两税合一之后,如何在“优惠”做文章,看来是今后从政府到企业关注的热点。也许正因为如此,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上海代表团时,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要防止钻政策空子,搭便车,实施细则要具体,操作要公开透明。秦池江说:“对于企业来说,科技企业抵扣税款,要很严才行,确实经过有关部门的评估才对,这种企业一定是有发展前景,有开发必要的。” 拿什么继续吸引外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企业所得税法》会否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税收优惠不是吸引外资最主要原因。成思危分析说,这些年中国之所以能够吸收大量的外资,其主要原因5个。第一,是中国的社会稳定。第二,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年喝一瓶可乐,将是13亿的可乐饮料市场。谁能够忽视这样大的市场?第三,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现在国际上说中国是很大的出口国,但是要看到中国的进口量也是不少的,中国的需求是很旺盛的。第四,中国有高素质,成本又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但是要说明两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人的工资会不断地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情况肯定还是存在的。再一个就是从购买力评价看来.虽然中国工人的工资按汇率折算是美国工人的1/32,但中国工人的生活水平要比美国工人的1/32高得多。第五,中国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在不断改善。所有这些都是吸引国外投资的重要条件,而不仅仅是单纯税收的优惠。相信还是会有不少有远见的外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成思危表示,那些只追求短期利润,想通过税收优惠从中国获取更多金钱的公司可能不会来了。“这些公司不来也罢,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战略投资伙伴,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短期谋取高利的投机者。” 本刊记者认为:其实,没有必要过早地说两税合一影响不大,毕竟还有5年的过渡期,还有外商在中国投资大部分落户各地高新区。越来越有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与税收政策相比,对外企影响更大的政策是行业准入制,尽管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大放宽了外资准入国内的业务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必要配套的操作性程序规范,使得外资实际进入有关业务领域的过程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看来在吸引外资上,虽不能说税收是吸引外资的惟一因素,但是税收之外的因素,能有多大的吸引力,还要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