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选对基金才能赚大钱:好基金是选出来的》
第一章 本书必备知识 本章介绍的基金知识主要包括:基金的概念、基金的分类、基金与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的区别、基金净值与累积净值、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基金的买卖、基金的费用等。 第一节 中外基金发展比较 基金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理财工具,在本世纪初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000年,全球基金业资产总体规模约为118 710亿美元,到了2006年末,发展到217 650亿美元,增幅为83.6%,其中,仅2006年一年就增长了22.5%。 美国基金业的发展一枝独秀。2006年底,美国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4 000亿美元,约占全球基金资产总规模的一半。美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全球占比超过10%。中国的基金业发展较落后,截至2006年末,基金资产总规模在全球仅排第20名,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仅为0.5%左右。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GDP全球排名极不相称。 当今全球前十大基金公司几乎为美国所垄断,美国最大的先锋公司基金管理规模超过8 000亿美元,最小的也超过1 000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规模也仅100亿美元略多,与全球大公司相差80多倍。 2006年末,全球基金数量为61 506只,较之2000年的51 692只增加了9 814只,增幅为19%。其中,美国一个国家的基金数量就近万只,相比较之下,中国的基金数量才只有不到300只,与全球乃至美国的差距非常之大。 在发达国家,基金早已成为一种人尽皆知的大众理财工具,而在我国基民生活才刚刚起步。 以美国为例,1980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持有开放式基金的家庭户数从460万户上升到5 370万户,占家庭总户数的比例从5.7%提高到47.5%,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基金。有趣的是,美国的股民也就是个人股票投资者的数量却远远小于基民数。美国目前有9 000万户家庭在股票、国债、基金等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只有11%(不到1 000万户)的投资者自己进行股票证券交易。这和中国高达1亿开户数的庞大股民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节 为什么要购买基金 通过上述对中外基金发展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基金业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正是这种差距,为中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基金业的空前发展,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大资金角逐将愈演愈烈,而一般散户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可以断言,未来中国证券市场一定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之间博弈的市场。因此,购买基金应该取代个人股票投资,成为未来投资的主要方向! 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要购买基金,主要基于如下八大理由。 1. 投资专业化 基金由基金管理公司来运作,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都受过专业的投资训练,具有非常丰富的投资运作经验,信息渠道畅通,分析手段先进,因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品种的价格变动趋势,克服非专业人士在知识、经验、时间和精力方面的不足,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失误,提高投资成功率。 2. 资金规模优势 投资基金可以将零散资金汇集起来成为具备规模优势的资金,交由专业经理人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从而帮助那些并不富裕的中小投资者也能够获得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享受到组合投资带来的低风险收益。 3. 投资工具先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国内科学投资的代表,也是国内最先使用先进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机构。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投资组合管理工具,国外通用的资产定价模型和公司分析技术也纷纷派上用场。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化的零距离。 4. 收益稳定 基金由于采取了组合投资,分散了非系统风险,所以基金净值一般不会像股票或者债券那样波动非常大,而且分红也非常稳定。此外,投资新兴市场还常常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高回报。 5. 分散非系统风险
![第2节:本书必备知识(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14322643859.jpeg)
非系统风险是只对个别证券构成影响的风险。证券投资基金由于聚积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所以能够购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股票,有效地分散了非系统风险。作为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基金就相当于用很少的资金购买了一揽子股票,某些股票下跌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股票上涨的赢利来弥补,因此可以充分享受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