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富元
本世纪末,不论是台北的亿万豪宅或是价值百亿的商业大楼,都可能泡在「台北湖」里,高雄可能只剩「寿山岛」,台南更彻底淹没。
全台湾将有近六百万民众,沦为「水上难民」。
全球暖化台湾不愿面对的真相
这是科学家最悲观的预估,在二一○○年,倘若人类不对全球暖化问题力挽狂澜,台湾将被淹没六~二十五公尺。
全球暖化将使海平面上升,低漥或海岛国家都将面临灭亡的危机。 当台湾淹水六、十五、二十五公尺时,全台湾海拔一百公尺以下土地,将有二五%、三九%、五八%遭淹没;「环境难民」将分别达五八七万、九七七万、一一四一万人。 台湾,还能对全球暖化的问题沉默多久? 「在那座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马札罗山上,白雪皑皑。它的西峰被称为上帝之屋。靠近西峰处,有一支冻僵了的花豹尸体。没有人能解释,这只花豹跑到这么高的地方,是要来寻找什么。」 海明威在小说《雪山盟》(The Snowsof Kilimanjaro)里,把作家毕生的终极追寻场景,放在这座已经耸立一万多年的雪山。 两年前,海明威雪山上的积雪,几乎融化殆尽。 经历一○八年来最温暖的冬季之后,东京在三月中旬飘下第一场严重迟到的冬雪。上海、北京、哈尔滨、瑞典、义大利等地也接二连三地破了最暖冬天的纪录。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署(NOAA)上个月公布的气候报告书,今年冬天是自一八八○年有记载以来,地球最热的冬天。 气候变迁的反常现象,在台湾也日益成为新闻焦点。 该是春寒料峭的三月,台东却奇妙刮起破百年纪录的三七.四℃焚风;四月三日,起飞时天候一切如常,不过十分钟,风云骤变,陆军直升机坠毁在高雄旗山,前一天晚上,高雄才莫名吹出十级瞬间强风,折断大船缆绳。 人事依旧,景物全非 家住苗栗、在高中教了二十年书的国文老师,在为家中桃花二度盛开啧啧称奇的当下,还得为如何乔出空间同时挂冬夏衣服伤透脑筋。 候鸟不飞、春花乱开、蔬果过剩、北极熊冬不成眠……,那句形容世事变幻无常的成语,到了这个老天失常的年代,恐怕要倒过来写成「人事依旧,景物全非」了。 自从八○年代末期,全球暖化这个词汇登上国际舞台后,二十年之间,从环保、政商到娱乐界,沸沸扬扬地把气候暖化炒热为「道德议题」,俨然发展为信众最多的「主流新宗教」。 集两千多位顶尖科学家的研究精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研究小组(IPCC)在最新出炉的报告中谆谆告诫,地球持续升温,挡也挡不住。到了本世纪末,平均温度最高可能会比现在还要热六.四℃。 「暖化已经把地球搞得天翻地覆,」对于这个全球最热的话题,环保运动出身的环保署长张国龙显得更是心焦,他不讳言,自己比IPCC诸公还要悲观。 台湾似乎也没有乐观的条件。 钻研气候长达二十五年的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郑明典就点破,在联合国的报告中,台湾属于气候变迁的高危险群。百年以来,平均温度增加了一.三℃,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也比邻近的日本、大陆高。台北市的夜间平均气温,甚至增加将近二℃。 为什么台湾「烧」的比较严重? 这个问题,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主任刘绍臣已经追问了五、六年。曾任职NOAA的他归纳,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现象,台湾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单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台湾人的「碳」息 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祸首」温室气体为例,从一九九○到二○○四年,台湾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倍速成长一一一%,是全球成长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过十二吨,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据高雄市环保局统计,高雄市每人每年就「贡献」三十四.七吨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八倍,号称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三月底,爱河河畔温润如玉,造型现代化的街灯,陪着夜色缓缓张亮。做为第一个加入国际地方政府减量联盟(ICLEI)的台湾城市,高雄市早在三年前,率先在部份路段改用路标、路灯、红绿灯三合一的太阳能共杆路灯,并要求中钢、中油等排放大户减量,希望早日脱离高碳城市榜首的污名。 台湾不但是气温升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刘绍臣还发现,台湾的日照时数在十年内,减少了一五%;下毛毛雨、都市起雾的机率也大幅下降。不经意间,那些可以营造浪漫氛围的大自然背景,都逐渐在消逝中。 日照减少、雾日消失,不好吗?温度「才」升个一、两度就惶惶不安,会不会太杞人忧天?暖化对台湾,到底会产生哪些冲击?暖化与我又何有哉? 冲击一:降雨不均,北涝南旱 台湾持续暖化所引发的气候变迁,真正要担忧的是暴雨暴旱交迭。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系教授童庆斌观察,台湾近年气候变异极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二○○一年的纳莉台风,台北市单日降下六百五十公厘豪雨,破了百年纪录;翌年,石门水库河床干涸,遭逢三十年来最严重干旱。 「这种一年水灾、一年旱灾的怪现象,可能会变成常态,」童庆斌预测。 一年水灾、一年旱灾 这样的预测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台湾名列世界第十八大缺水地区,即使总降雨量并没有减少,但据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汪中和长期追踪分析,台湾北部总雨量增加二○%、南部减少一○%,北涝南旱趋势显著;且南北降雨天数逐年降低,使得雨量集中,强度更强,「这是严重的警讯。」 不只是台湾,全亚洲面临的干旱风险更严峻。因为暖化,「亚洲大水塔」喜马拉雅山的冰层,二十年之后将仅剩五分之一,届时,台商主要的布局地亚洲,会有四亿人闹水荒。冲击二:海平面上升,台湾变瘦 有人说那是危言耸听。 在美国前副总统高尔拍摄的「不愿面对的真相」影片里,全球暖化加速溶解了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加上海水遇热膨胀,处于海拔十公尺以下的纽约、东京和上海,将沉没为海中废墟。 IPCC显然站在高尔这一边。如果采纳科学家韩森(JamesHensen)等人用电脑模拟出的最悲观版本,到了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上升六到三十五公尺。 如果地球挑了这套最悲观的剧本来演,台湾会是什么光景? 海水上升,台南完全淹没? 研究室里放着一张张电脑模拟的台湾地图,四月初已经换上短袖的台大地理环境资源系副教授赖进贵,用他擅长的地理资讯系统(GIS)模拟出海平面上升六公尺后的台湾实境。 受灾最重的是台南,几乎彻底淹没。就像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攻下鹿耳门、直取赤崁楼那样,只是,这次海水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吞下台南。 二十万年前还是个古大湖的台北盆地,高度仅海拔四公尺,当海水上升六公尺时,水从淡水河直接灌进台北市,不论是亿万豪宅或是价值百亿的商业大楼,都将泡在「台北湖」里。 原本每年海平面就要上升○.○六公分的高雄,如果暖化继续带动海水上升,最后也灭顶到只剩下一个「寿山岛」。 那时,四分之一的台湾人,成为联合国定义中的「环境难民」。 地震、海啸机率大增 此外,国际地质学家还担忧,全球暖化引起的冰河融化、海面上升,会释放地壳里被压抑的能量,引发剧烈地质变化,提高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发生的机率。高尔就统计,从一九九三年至二○○六年,短短十二年之间,全球的大地震次数已增加了超过三倍。 面对海水步步进逼,许多国家开始沙盘推演各种可能,从国家安全的层次来思考暖化冲击。 低地国荷兰无疑走在最前面。环境规划局首先要将有十亿美元产值的郁金香花田迁往内陆,把填海造地的国土还给大海;为了因应海水上升的淹水危机,甚至着手计划莱茵河改道,往北从地势较高的地方入海。冲击三:生态断链,物种逃难{page} 正如台大全球变迁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剖析,暖化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圈受到灭绝式的威胁。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二○%的珊瑚礁遭受到严重破坏,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鱼类吃下毒藻,人类再吃鱼而中毒。据统计,全球每年有五万人食用珊瑚礁鱼类中毒,台湾民众嗜食的石斑鱼,就是其中之一。 在人类成为环境难民之前,物种难民已经默默展开逃亡。 为了适应未来的暖化,植物社群无言向高纬度地带迁移,必须「走上」五、六百公里。海水温度上升两度,乌鱼、秋刀鱼、青花鱼等渔场也会北移,台湾的乌鱼捕获量正逐年下滑中。台大植物病虫害研究所经过两年持续观察,赫然发现,原本不会在台湾现踪的东南亚热带蝴蝶,已北上飞到台湾落脚,入侵温带蝴蝶地盘。 由于暖化,黑面琵鹭的栖息地,将减少三分之一。童庆斌还以目前的暖化速度推估,七十年之后,台湾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将有四个月完全不会有低于十八℃的水温,对于只能存活在十七℃水温的国宝鱼樱花钩吻鲑而言,实在是个可怕的坏消息。 冲击四:蚊子北伐,公卫拉警报 不要怀疑,对温度最敏感的,不是北极熊,而是蚊子。只要温度上升一度,蚊子数量就会增加十倍。 世界卫生组织直陈,暖化不但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也使得疟疾卷土重来,非洲一千七百公尺的湿冷高地,还因为有蚊子而出现疟疾病例。 专攻环境医学的成大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苏慧贞研究,温度增加会改变疾病的分布,过去只存在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登革热,当气温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会「北伐」,攻克台中和台北。 「要看登革热会不会大流行,根本不必去数蚊子,看温度最准,」苏慧贞坦承,暖化对公共卫生是极大的考验。 冲击五:夏夜暴热,冬天点蚊香 一长排书架,琳琅满目放着各种与气候相关的书籍、中英文期刊,以研究气候变迁著称的台大大气系教授许晃雄,除了靠研究找到支持暖化的理论,也在实际生活里深切感受到。 许晃雄注意到,去年台大校园的凤凰树分别在六月、九月开了两次花;在摄氏二十几度最活跃的蚊子,冬天活动力还比夏天强。「以后可能变成夏天气温高到没有蚊子,冬天反而要点蚊香,」许晃雄摇头笑说。 除了冬天点蚊香,台湾未来的夏天,也会比现在更热。柳中明预估,未来十年,台北夏季出现三十五℃热浪的日子,将从目前的二十几天大幅增加到四十天,「这代表我们连衣着、用电习惯都要跟着改变。」 浮萍房子 当海浪如预期那样近在咫尺,想象有一天,我们住在一个浮动的社区。 这不是科幻小说,暖化危机意识最强的荷兰,正在营造一批能在水上漂浮的「两栖房屋」,当海水涨高时,房屋也随之浮升。将来,这个社区可能还会盖一个像浮萍一样漂在水上的足球场。 水上社区或许仍是未来,以节能、减碳为核心价值的绿建筑,却早已成为当代建筑的主流思潮。根据内政部建筑研究所统计,自从八年前推行绿建筑之后,台湾至今有一千栋绿建筑,总共节省下十亿元电费,并降低二十六.五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冲击六:保险理赔遽增、经济受碳限制 厚达七百页,被英国首相布莱尔视为任内「最重要的报告」——史登报告,去年十月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登(Nicholas Stern)公布,巨细靡遗地阐述全球暖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史登预告,只要增温两度,全球经济生产就会减少三%,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将为暖化付出七兆美元的代价。 保险公司就是暖化的直接「受害者」。过去十五年,全球保险公司因极端气候变化的理赔金额成长了十五倍。台湾的气候灾害保险理赔,则从四年前区区两千七百万元,增加到前年的十二.七亿元,三年成长了四十七倍。史登计算,世界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会造成至少八十五美元的破坏。对于企业界来说,「碳含量」跟成本一样,是一个需要津津计较的数字。 长期盯住世界各国碳减量目标的环保署空保处处长杨之远提醒,台湾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美日,对于减碳的标准日趋严格,「而且还在不断加码减量中,」他认为这个限碳趋势迟早会影响到台湾的经济。{page} 专研环境教育的高雄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叶欣诚也警告,京都议定书前年生效后,全球已进入「受碳限制的世纪」,减碳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新指标。包括美林与荷兰银行、代表三十一兆美元资金的二一一家投资机构,就共同发起一项碳揭露专案(CDP),发信给全球五百家市值最高的企业,要求他们揭露温室气体的排放资讯。 「就是有一块乌云在那里,总有一天会飘过来,」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梁启源比喻,企业未来终究要面对「减碳」压力,现在在做决策时,必须把气候变迁以及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纳入考量。 吃「暖」饭产业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暖化对经济不一定全然是负面效应,吃「暖」饭的产业不断蓬勃发展,即是最正面的例子。 在创投资金的加持下,全球一八○家温室效应概念股,今年股价已经上涨一成以上。拥有台湾第一家太阳能电池厂的光华开发科技总经理李春生分析,十年来,太阳能光电产业每年成长幅度超过三○%。 「没有全球暖化就没有太阳能产业,」谈到暖化议题,曾经风光荣登股王宝座的茂迪太阳光电事业部总经理左元淮,也不得不「谢天」。 倒数五分钟 暖化还可能创造一些新兴的职业,柳中明就举例,未来的年轻人,要应征的可能是碳交易员或气候风水师等新工作,「这不是流行,而是事实,」柳中明斩钉解铁地说,凡是你眼睛看到的未来,「一定都跟暖化有关。」 一定? 反对将全球暖化无限上纲的科学家,曾以「狼来了」反驳「当权」的暖化派,美国科幻惊悚小说大师克莱顿就是反暖化派的重要旗手。只是,在这场论战交锋中,暖化派目前占了上风。 在十八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背书下,《原子科学家公报》在今年年初,特别因为全球暖化,而将末日时钟拨快至倒数五分钟到十一点五十五分,并将暖化与核武战争并列为人类文明的两大威胁。 诚如许晃雄感叹,全球暖化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没有是与非,而是一种抉择,「这就像是为地球买保险,买了不会后悔的。」 对于台湾来说,「气候变迁的重点不在变,而在于快,」郑明典一语道破,气候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成不变,过去要耗费一、两万年才出现的剧烈变化,如今五十年内就可能完成。 「有准备、没准备,差很多,」郑明典肯定地说。 虽然环保署在署长张国龙一上任就提出「温室气体减量法」,并在去年送到立法院审查,但在本会期尚未排入议程,政府至今也未对二氧化碳减量提出具体目标和时程。 立志成为全球最环保城市的伦敦,是未雨绸缪的典范。市长利文斯顿宣示,二十年内,伦敦要减少六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有新屋必须「零碳」;市政府还提供「绿色大师」,协助市民过少碳生活。 伦敦也估计,只要海平面上升两公尺,整座城市就会泡在水里,因此斥资两千四百多亿元台币整修强化泰晤士河水闸。 在海水没有上升、生活还没有被碳不碳掐住之前,你可能要先要准备迎接一个袄热难耐的夏天。 英国气象学者琼斯(Phil Jones)推测,由于暖化加上圣婴现象,今年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不意外吧,这个纪录,在过去十二年中,几乎年年被刷新。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浪漫派大诗人雪莱当然不会知道,他离世后的两百年,冬天迟到早退了,他这首不朽的〈西风颂〉,就快要改成「如果冬天永远不来,还会有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