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源
加入WTO是长久的,我们会跟别人曾经经过的那样,同样走过这个过程。
北京时间2001年3月26日,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洛杉矶揭晓,中国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喜获四项大奖。极其巧合,这一片名成为8个半月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写照——国内大呼“老虎来了”,西方国家则时刻警惕“龙来了”。 但5年之后,世界依然卧虎藏龙,双方倍感竞争的残酷,却也同样变得更加强大。 在各行业中,曾经被预言将受到“入世”威胁最大的行业,莫过于汽车业。但事实证明:中国本土汽车业非但没有在“入世”后被彻底打趴下,而是在过去的5年中,顽强地成长起来。 但是,这或许并不能证明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崛起阶段。在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家绪看来,虽然中国企业没有被打垮,但现在要考虑的也并非是如何尽快追赶和超越国际巨头。 尹原任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06年履新后,他曾掌舵的长安汽车也成为南汽麾下的主力企业。回顾过去5年,他认为:中国企业目前要做的,就是要认清差距,并脚踏实地地稳健发展。 小学都没毕业,就去读大学? 《中外管理》:在过去的5年中,不少中国汽车制造厂商早已经开始向国际市场发起进攻,也有些企业甚至涉足国际高端市场,南汽集团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具体计划? 尹家绪:虽然参与国际竞争是我们必然要迈出的一步,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国产品牌在国际高端市场还没有形成竞争力,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跟对手抗衡。 此外,我们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也没有达到高档车的水平,就是做出相当质量的车,依然无法达到国际知名品牌的价位。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汽车业的发展要遵循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无法跨越。 我们现在就是要脚踏实地,中国老百姓需要车,为什么我们不去更多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国外厂商在这个市场没有什么作为,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把成本控制下来。这也是日本微型车在国际上获得强有力的竞争地位的原因。 《中外管理》:那么,您是否反对这样的观点:国际高端市场才是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试金石。 尹家绪:坦白讲,对此我并不十分同意。小学都没毕业,就去读大学? 国际高端市场上,技术含量高,品牌价值也高,卖的钱多,赚的钱也多。但是国际高端市场不应该作为惟一的标准。日本汽车在国际上打败了欧美系,也是从中低端市场上大有作为之后才确立地位的。丰田、本田现在越来越强,但是在六七十年代日本车也是先在国内发展。不能说它们在高端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就否定它们的成就。 国际高端市场绝不是惟一的试金石。现在就要求中国汽车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并不现实。品牌不是一天能成长起来的,揠苗助长就更不好。 《中外管理》:不论是高端还是低端市场,我们看到有些企业的确签订了一些国际市场的订单。您认为:这些是否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积极的信号? 尹家绪:订单都是意向,没有法律效用的,说取消就取消了。这种出口,尤其是依靠别人出口,谈不上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如果能像日本企业那样在国外建厂、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自己主导出口,我们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国际竞争。 我还是认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应该的,但在目前的追赶过程中,还不要奢望超越。 《中外管理》:即使不奢望超越,维护现有市场可能也并不容易,很多国际厂商开始进军中国的低端市场,比如通用。这是否会给中国企业造成压力? 尹家绪:这些国际厂商所说的参与,也是指通过跟中国企业合资进入中国低端市场,而并非指它自己本土企业所生产的车。因为它们本土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这么低的成本。比如通用,它也是通过柳州五菱来进入低端市场。因此,我们在低端市场上的对手更多的还是本国企业和日本企业。 过渡期的较量 《中外管理》: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跟跨国公司差别是多方面的,有些是非技术方面的。比如:使用同样的部件,却做不出同样的车。{page} 尹家绪:差距的确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外行看内行。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巨头的最大差距还是在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上。 中国汽车企业在历史上就没有优势,而国外厂商的专利技术、设计的思路和方式、生产工艺都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生产积累而来的。虽然我们从不会生产汽车到懂得如何生产,从不会销售到懂得如何销售,已经在生产和营销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没有到厚积薄发的阶段。 那种认为中国企业用宝马同样的零部件也造不出宝马的说法,事实上是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生产工艺的质疑。其实,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的差距,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容易弥补的。现在,国外很多车也在中国组装,说明我们的制造工艺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同时也可证明,它们在核心技术上对我们是关闭的,而制造工艺和管理上是敞开的。因此关键还是在核心技术。 《中外管理》:在这5年来,很多汽车生产商都是在走同样的一条道路,从合资到自主研发。未来国内的这些厂商也必然会走向高端市场和国际竞争。这会不会造成跟合资厂商的竞争? 尹家绪:品牌不一样,销售渠道不一样,各走各的路,各走各的销售网络。每个厂商都有很多自己的品牌,诉诸品牌的价值不一样,目标市场不一样,宣传方式也不一样。同时这种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福特的沃尔沃的小排量汽车,就跟它的马自达形成竞争,这些在各个厂家都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中外管理》:“入世”5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事实上更多地是在本土低端市场发展。但国外很多厂家开始在中国采购零部件。国产零部件是否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 尹家绪:南方汽车有19家零部件企业,但中国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仍然是成本。国际采购也关注的是那些非关键、非专利技术的零部件。涉及到关键零部件或有专利技术的零部件,中国的零部件跟整车一样,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外管理》:南汽成立以后,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海外上市,现在是否已经排定了时间表?曾有消息说,南汽海外上市募集来的资金将大部分用于长安的生产研发,是这样吗? 尹家绪:南汽上市的时间表不是我们说能排定就排定的。上市跟“入世”一样,企业是主体,但要遵循政府定的规则,上市会有一些审批手续,我们一直在争取。 上市募集来的资金一定会用在主业上,比如:组件、装配等,一定是用在跟汽车相关的生产研发上。长安有自己的融资品牌,南汽也有它的融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投资。南汽也有自己的产品,正在筹划专用车、重型车、零部件等生产。 《中外管理》:有说法认为:WTO头五年是个过渡期,真正的较量将从现在开始。南汽是否也为此做好准备? 尹家绪:过渡期也是个难受期。其实,中国加入WTO后较量就已经开始了。这5年的竞争检验和培训了我们的企业,也在考验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 这5年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自己和对方,加入WTO是长久的,我们会跟别人曾经经历的那样,同样走过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