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德军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这种市场创新措施有助于分流银行的巨额储蓄资金,缓解银行的过剩流动性。目前,金融已经成为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和宏观调控的核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合理高效的金融体系,因而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从我国金融运行的现状出发,优化金融结构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优化融资结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协调发展。 一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融资总额中占的比重,受该国经济体制条件、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融资制度环境、经济主体的融资偏好以及企业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市场筹资方、投资方及其他参与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比例。即使同为市场经济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也各不相同。在中国,要实现金融体制转换,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是毫无疑问的。其不仅关系到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前几年,由于股市持续低迷,我国直接融资规模锐减。虽然2006年以来新股发行规模显著扩大,中行、工行等大盘蓝筹股相继上市,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也在1∶10左右。 直接融资发展缓慢,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我国现实情况下,证券交易所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同义语。由于两家交易所在上市标准、交易品种、运作与监管规则甚至行情走势上都毫无二致,功能实现上高度重合,因而这种单层次、无差异的市场结构无法满足不同行业特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资产规模和不同业绩水平的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深交所虽然开设了中小企业板,但因为容量很小,门槛仍然很高,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要通过它来解决长期资本需求只能是一种奢望。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丰富资本市场结构,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应以现有的三板市场为依托,尽快建立场外市场,为众多不具备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同时,尽快废止企业债券发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允许更多的民营企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应创新企业债券品种,实现企业债券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多样化,给筹资主体更大的选择空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种市场创新措施有助于分流银行的巨额储蓄资金,缓解银行的过剩流动性。 优化金融开放结构,积极推进金融的对内开放,促进金融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金融开放是推进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金融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又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仅仅是对外资金融机构敞开大门而不能有效地实现金融的对内开放,那么,不仅是对境内经济主体的一种歧视,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而且也会降低金融竞争的强度,削弱金融对外开放的实际效果。为了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近两年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 相比之下,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则较为迟缓,金融开放结构明显不均衡。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主要问题,是金融对民间资本的开放程度不高。民间资本虽然有进入金融业的强烈意愿,但并没有享受到和公有制成分及外资相同的“国民待遇”。早在十多年前金融理论界就提出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民营银行,但这件事情直到今天也没有破题。事实上,尽管金融管理部门放宽了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但民间资本往往只能充当问题金融机构“最后救助者”的角色,为生存艰难的金融机构“埋单”和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