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宏观经济政策 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大趋势



文/胡少维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提供的报告指出,我国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重打“组合拳”,注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

  报告认为,加强流动性管理将是2007年调控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利率调控仍将呈现“双轨”特征,即在银行信贷市场上,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抑制投资与信贷的过快增长;在货币市场上,则力图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将中美利差水平锁定在2%-3%之间,以提高成本来抑制境外热钱的流入,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连续、微调,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平稳性

  2006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努力使“三过”问题(固定资产规模过大、外贸顺差过大和货币流动性过大)平稳收敛,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有的已经有所改善,有的则还在继续发展,调控的任务仍然很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将“继续实施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这意味着,2006年的经济政策将继续延续下去,且2007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非常强。其目的是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由过快转向过热,二是经济出现急剧下降的出现。换句话说,2007年经济运行应是“稳中小幅趋慢”,以免出现“过山车”式的走势。

  当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还有其他的考虑,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确保就业状况不出现明显恶化。就业问题之所以重要,一是涉及社会稳定问题,二是涉及增加内需问题,三是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由于中国的GDP就业弹性系数处于不断下降状态,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应地受到影响。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主要矛盾,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长期、短期兼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中央提出了“三大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四个着力(转变增长方式,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社会发展与关注民生)”。这是一次真正的宏观调控大转型,由过去的注重短期效益转向了注重长期的质量。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正在制订新的官员业绩考核指标,从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的新的指标体系看,GDP的份额甚至不到20%了。除了让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尽量往正确方向出手之外,今年政府还将出台一项重要的法律《循环经济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使力。

  显然,发展理念的改变必然体现在经济政策体系中,即将由过去比较注重经济发展转向经济、社会并重,将解决短期问题融入长期问题解决过程之中。

  组合、协调,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总量方面的,也有结构方面的,而且各个领域的矛盾各有不同且又相互联系,单纯的货币政策抑或财政政策往往无法达致预期目标,近几年的实践已验证了这一点。其原因在于一个领域的问题往往与其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扩大国内消费为例,它就不只是消费领域的事情。这些年来,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成因来自多方面,不仅受制于收入分配体制,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为了扩大消费所采取的对策也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许多措施来相互配套。同样,面对流动性过大的现状,2006年以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但效果甚微。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只能缓解而不能彻底根治流动性的难题,要想彻底解决此问题,必须有财政等一系列其他政策的配套。

  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更要求“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这凸现了政府加强几大政策之间主动协同的调控方向,表明“打组合拳”将成为2007年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效率的一个重要模式。

  税制调整、结构优化,财政政策的两大关键词

  稳健的财政政策已经连续实行两年。2007年将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

  首先,税制改革步伐加快。一是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已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拟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25%,并采取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二是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试点已经两年多时间,总体上运行良好,2007年有望进一步推广。三是物业税改革走上议事日程。物业税的功能将定位于加快地方主体税种建设、有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四是有可能择机实施燃油税。五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向完全的综合个人所得税税制靠拢。六是完善资源税制度。规范资源税费关系,包括资源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减免税政策等。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007年,财政部门将逐步减少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和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即,国家财政投资重点将由城市转向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重点支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项目。

  改革、调控互动,金融政策的着力点

 2016宏观经济政策 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大趋势
  目前,尽管中国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仍然不容忽视,特别是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是中国经济长期存在且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解决的突出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国内流动性过剩,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从而对金融调控提出挑战,因此,加强流动性管理将是2007年调控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利率政策也会择机而动。与此同时,利率调控仍将呈现“双轨”特征。即在银行信贷市场上,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抑制投资与信贷的过快增长;在货币市场上,则力图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将中美利差水平锁定在2%-3%之间,以提高成本来抑制境外热钱的流入,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007年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被放在2007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当然,在加大发行央票这一常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由于相对于汇率、利率等价格型工具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传导的“链条”较短,回收流动性更直接有效,而且引起的“共振”较小,因此,数量型工具仍将可能继续运用。

  同时,金融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对原来金融体系中的空白地带、欠缺和不完善部分进行调整、补充和提高,以达到通过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目的。比如,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宣布农村金融新政,鼓励社会各路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其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基调是:“低门槛,严监管;增机构,广覆盖;拓功能,强服务;先试点,后推开。”同时,对于私募基金乃至中国的对冲基金的“阳光化”等问题,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之中。鉴于发展私募投资基金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直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880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2016宏观经济政策 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大趋势》为网友咏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