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领军人
作为经济学家的吴敬琏为媒体和大众广泛熟知,始于2000年他对网络泡沫和基金黑幕的抨击。这之后,吴敬琏每次在公众场合出现,都会像歌星一样被媒体包围。 吴敬琏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引介传播了众多对中国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有益的现代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像建设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等,在理论上始终一贯,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2006年岁末,吴敬琏在他的博客上贴了几篇新文章,就民营企业、社保基金、收入差距等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在《民营企业不能坐等政府给自己创造环境》一文里,吴敬琏说,落实“非公经济36条”是我们全民共同的事业,首先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不能忽略,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情况是参差不齐、很不平衡的。落实“非公经济36条”不光是政府的责任,我们不能坐等政府给我们创造各种环境,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努力。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企业制度、改善经营战略、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我们的企业家要依法合规经营,搞好自己的企业,这是他们的首要责任。 在《社保基金如何亡羊补牢》一文里,就上海社会保险基金“串案”中涉案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这一令全国震惊的、前所未有的恶性事件,吴敬琏说,针对这种体制弊病,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社会保障体制的三项原则:第一,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引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第三,将社会保障的基金经营与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分开。在《决定》通过以来的13年中,领导多次表明要把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新社会保障体系的决定落到实处。但是每到这种时刻,总有一些人力图以种种理由说服领导,把社会保障改革转回到现收现付老体制的方向上去,使行政主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保管和发放全权处理的权力保持不变。而这种既不向受益人报告、也不受他们约束的基金管理体制的延续,正是腐败分子滥用权力、贪污挪用受益人“保命钱”的活动能够得手的体制上的原因。 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一文里,吴敬琏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就指出,我国居民收入的整体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0这一公认警戒线。从那以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基尼系数近年来进一步上升到0.45~0.50的高水平。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在对公共财富和公共产品的关系上机会不平等造成的。那些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导致贫富悬殊的人们的逻辑,是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宣称平等和效率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平等和效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理论,最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平等与效率——一个巨大的权衡》一书中提出的。然而奥肯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他所考察的,是结果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机会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前者的确是负相关的,后者却不是负相关。机会平等使有才能的人有动力、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而机会不平等会抑制人们才能的发挥,因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分清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平等,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研究中的吴敬琏深刻、严肃、严谨,生活中的吴敬琏却是一个很随意的人。他不喜欢媒体像炒歌星一样炒作他,他说经济学家是做科学研究的,我们国家目前经济问题很多,大家多关注他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不要以关注歌星的方式关注他。 吴敬琏是53岁时到美国去留学的,之所以这么大年龄还要出去留学,他是这么解释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来了一个波兰的经济学家叫布鲁斯,还有一个捷克的副总理,管改革的叫希克,来我国讲学。当时,我们几个研究了几十年改革的人一听啊,觉得人家怎么讲出来都是一套套的,很有系统,而我们只是关注一些个别政策,觉得很有差距。后来才知道,人家和西方接触比较多。吸收了外国的经济学理论,我这才意识到西方的经济学研究已经领先很多了,而且我发现有一门学问叫比较制度分析,这里面的知识是改革的理论基础。没有这样的系统理论支持,改革根本就不行,所以就想出去学学,好为我们国家以后的改革做点事情。那时我的父母还在,我们家一向比较民主,各自独立,我的夫人也很支持我,全力支持,所以我就出去了。 像吴敬琏这样的科学家,一般人都会认为他严肃、古板,缺乏情趣。其实不然,他很喜欢文学,因为没有时间读文学方面的书,他就放弃了这个爱好。他也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他说他在复旦上学的时候,就参加了古典音乐欣赏社团,“那时我既要当好学生,拿高分,又要做社会工作,还是团总支书记,大二的时候又入了党。这么多工作,自然会比较累,所以我就选择参加了古典音乐欣赏这个社团作为调剂。这个爱好陪伴了我一辈子。” 搞科学研究的人大都生活不规律,吃饭简单,很容易得胃病,吴敬琏也不例外。不过他现在已经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吃饭也讲究营养了。在一次政协会上,食堂为政协委员们准备的是自助午餐,他选了少量的熏鱼、一些小萝卜、一块红薯和一块玉米。他说多吃些粗粮对身体好。 由于长期劳累,他还得了睡眠呼吸暂停的病,睡眠时呼吸平均每小时暂停二十几次,每次暂停时间是二十几秒。因此,他在睡觉的时候要在腰下垫个网球,以免出意外。这个病最重要的另一个症状就是容易打瞌睡,研究时或有重要工作的时候,他只能强打精神,实在困了就掐自己一下。 业界对吴敬琏是这样评价的: 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位无私的、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社会贤达,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智者; 一个把中国老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疾苦的经济学家,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 他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一个保持童真和率真的经济学家。 ●个人档案 吴敬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国际经济学会执委会成员、国际管理学会会员、《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1984年-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主要研究领域: 理论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现代公司治理 (本期封面人物图片由中新社提供,摄影盛佳鹏。)
更多阅读
吴敬琏:中国股市正处于强盗贵族时代----爱花艺爱财经爱自由思想
吴敬琏:中国股市正处于强盗贵族时代 他,最早在国内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他,是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论”和“整体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因坚持市场化改革被称为“吴市场”;他,是吴敬琏。 舆论把华尔街妖魔化了 新京报:今年有
顾准临终嘱托吴敬琏 预见中国“神武景气”终将到来 吴敬琏
吴敬琏传:眼睛盯着真理的人 (14)shenyx999吴敬琏的学术人生无疑与这两种极端主义格格不入。作为60年经济变革的目击者、参与者及政策谋划人之一,吴敬琏总结说:"在中国改革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多种改革措施是相互穿插的,在前一阶段施行的改
把吴敬琏和顾准切割开三 ——初评南方人物周刊的《顾准百年》 吴敬琏对张五常的评价
把吴敬琏和顾准切割开(三)——初评南方人物周刊的《顾准百年》封面上印的出版日期是2015年7月6日,7月4日刊物已经上了报摊;我5日得到,读了几遍,现在做个评论,先当作《切割(三)》贴出。我没有想到的是:这
吴敬琏:中国经济面临价格膨胀和通胀双重危险
经济学家吴敬琏(资料图)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接受《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刊》采访时指出,过于迷信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将使国民经济面临着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危险,必须把注意
经济学泰斗吴敬琏:改革无法回避七个问题
在三年前的2010年初,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出版过一部经济学家案例研究著作——《吴敬琏:风雨八十年》,书中探究的是:经济学家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关联?书的线索貌似针对经济学家个体的成长历程做某种心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