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声音”正在引起全球的关注!近期,中国的政府高官们纷纷高调发声,而且表达“中国声音”的场合与时机都是精心挑选的。这些事实无不折射出同一迹象——“中国声音”日渐响亮,中国财经外交拉开了大幕!
中美纺织品摩擦、人民币升值与否、中国能源安全等等,这些都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中国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财经外交在多边、双边财经机制中发挥独特威力与魅力。 日前,财政部国际司司长朱光耀指出,在财经外交方面,我们更要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基本外交指导方略,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领域。能否熟练运用和驾驭财经外交,关系到中国整体外交战略能否真正实施,国家的最高利益能否真正得到保证。 中国布局财经外交 事实上,财经外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必要途径,它早已在美国等国际巨头的手里玩得风生水起:美国政府向来惯于把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与所谓的人权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前来中国谈判的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身后,是成员国纺织业的切身利益;而带着项目而来的各国访华代表团,更是不胜枚举。 近年来,中国围绕着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纺织品贸易等问题所取得的财经外交成果可以称得上是硕果累累。 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中国积极推进对外财经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开展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目前,与中国建立双边财经对话合作机制的有美国、英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印尼等8个国家和经济体。 首先,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简称JEC)至今已经举行了17次会议,对推动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中英财经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中日财长对话机制建立,开启两国交流新渠道。第四,中俄财长对话机制启动,受到双方高度重视。 同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东盟加中日韩(10+3)财经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10+3成员密切合作。2006年在印度举行了10+3财长会议,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10+3各方签署了《清迈倡议集体决策机制原则协议》,标志着经过各方共同努力,10+3在迈向清迈倡议多边化方向上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 另外,成功举办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就中国与中亚邻国在交通、能源、贸易政策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对话与合作。会议发表《乌鲁木齐宣言》,提出了“好伙伴、好邻居、好前景”的长期愿景,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 外交学院教授周林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对外经贸活动是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方面,财经领域的对外交往一直处在相对薄弱的环节。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谋求财经外交已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选择。 据称,有关中国加强财经外交的战略构想,早在2003年11月中共16届3中全会上就已初具规模。鉴于中国经济在当时已连续保持25年的高速增长,世界各国均面临如何回应中国崛起、如何与中国共处、如何与中国竞争的问题。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可能产生的政治及军事后果,中共高层在该次会议上把“睦邻”、“安邻”和“富邻”作为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增长,必将为地区稳定做出更大贡献。据财政部的报告显示,过去几年间,中国已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东盟加中日韩(10+3)财长会议、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亚欧财长会议等多边财经论坛与合作机制。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同美、英、德、法及日、韩之间的双边财经对话机制或不定期互访磋商机制。金人庆本人也因此在担任财长刚刚两年的情况下,即荣膺“2005年度亚洲财长”的称号。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财长的声名鹊起,佐证了中国财经外交的突飞猛进,以及中国在全球财经领域话语权的不断扩大。 事实上,财经外交是中国新外交的一个明显特点,而且这个特点将越来越突出。中国财经外交的思路是努力与合作国实现一种双赢或共赢,比如与所有有意愿的国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经济的相互依存促进国家关系的稳定,这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普遍规律。而中国良好的双边关系背后几乎都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逸舟认为,过去中国主要是内向型的目标设置,对国际事务的关注程度不够,韬光养晦做得不错,但有所作为可能做得不够。今后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内外兼顾的,既考虑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又关注全球的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未来10年会见证,这实际上是中国外交的一场静悄悄的转型,或者说静悄悄的革命。 中国财经外交转型 其实,中国的财经外交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纵观至今中国财经外交发展脉络,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为分界线,可以将其划分为主题不同的两个时期,第一阶段的主题是“生存”,第二阶段的主题是“发展”。 中国的财经外交起步于险恶的国际环境之中:国家积贫积弱,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新政权,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及联合国1951年5月决议对中国进行禁运、封锁,无所不用其极,巴统对华禁运项目竟然多达对苏禁运项目的两倍,中国虽然有心却无法与西方建立正常经济联系,并长期被笼罩在战争乃至核打击的阴影之下,建国伊始就被迫卷入同美国的大规模热战,随后又受到东方集团的封锁和武力威胁。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财经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面临的任务是突破东西方集团的封锁,尽其所能扩大与外部世界的经贸联系,以便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国际盟友,维持、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也正是看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生存发展能力和不可动摇的意志,封锁我们的国家才最终放弃了不切实际的企图,中国在政治上赢得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格。 当中国先后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并与主要西方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财经外交的中心从“生存”转向“发展”,财经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任务是扩大对世界市场的参与,为中国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财经外交又可以2002年1月1日中国入世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主题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工业品关税从入世前的42.9%下降到了目前的9%,农产品关税从54%下降到了15.3%,而目前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我们的农民不得不在几乎没有保护和支持的条件下与享受着巨额财政补贴的西方农民竞争。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开始“另眼相看”,并频频制造贸易事端。这期间,国际社会对中国最大的不理解就在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他们在问,中国政府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之所以一些国家至今尚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是因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它们对中国最大的不认同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研究员殷建峰强调,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别国的不理解甚至敌视,不仅有意识形态的纷争,更有对既得利益者的冲击,特别是美国。因此,无论中国怎么纠正自己的问题,围绕经济利益的摩擦还是无法完全消除。 事实上,中美贸易争端由来已久。如果回到很多年前,双方会互相攻讦,但却没有讨论,没有交换意见,这于事无补。但双方政府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近来却有新气象。随着两国外交思路的延展,两国高官互访频繁,财经外交已经取代了双方无休止的口水战。 分析人士表示,就像两个并排坐在公车上的人,他们以前从未见过对方,以后也不会再见,他们没什么可讨论交谈的。但如果是国与国之间,总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如果两国是合作伙伴,也看到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协商。这可能让一部分人焦虑不安,认为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但是他们开始坐下来讨论了! 去年10月,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G7邀请中国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这是中国同G7在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上的历史性突破。今年2月,英国财政大臣再次邀请中国参加对话。这两次对话,引起了全球的极大关注。可以说,中国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财政部国际司司长朱光耀表示,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参与到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而在宏观经济的协调过程中,G7是重要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以加强相互了解,这对双方甚至世界都有好处。 中国已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方面迈出了第一步。目前,还有许多国家、地区和组织纷纷提出要与中方进行双边会谈,以期扩大经济交往和交流。 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中国的财经外交正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威胁论”和“祸水论”在中国财经外交下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以美国为首等国家觊觎人民币升值,施加种种压力,但在中国财经外交的作用下,主动权始终掌控在中国手中。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财经外交,中国经济发展给亚洲和世界带来的好处和贡献,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赞扬和肯定。而随着财经外交的不断深化,中国在国际财经领域的话语权还将不断增大。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日益强大,世界各国再也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中国已经走出了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正在融入世界经济当中。中国GDP总量去年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7位,贸易总量排世界第3位,中国引进的外资总量也已经有5000多亿美元。 然而,在如何认识中国崛起的问题上,世界各国尚未达成共识。有些国家如美国,认为中国是挑战,因此经常用冷战思维来考虑对华关系。 面对国际上对中国产生的猜疑与警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晋林波表示,无论哪个国家强大了,都会引起别国的警惕甚至制约。这不是仅针对中国的行为,像印度这样的快速发展的国家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情况,中国应理智看待这一点。 事实上,眼下中国正经历着越来越多的具有政治性背景的经济摩擦。把握妥当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然更为迫切,财经外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国的政府高官们纷纷高调发声:胡锦涛主席不久前在《财富》论坛上告诉全球商界领袖,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崛起,不会威胁世界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上告诉与会各国财长,人民币汇率要坚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各国都有好处;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金人庆等均在不同场合告诉世界,中国人民币汇率肯定要改革,但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不会屈服外界压力。 中国财政部国际司司长朱光耀指出,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基本是不合理的,但是中国必须在现有框架内争取最大发展空间。全球财富不公平地分配和占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诸多国际机构中决策权、话语权的缺失是朱光耀认为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对此,朱光耀分析:“当前处在经济全球化新一轮浪潮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存在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尽管游戏规则尚由别人制定,但是,我们要凭借着我们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纽带把我们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的市场、世界的工厂,还要继续努力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 有关专家表示,外交永远是为国内政策服务的。现在中国的国内政策就是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所以外交就要为经济服务。而能否熟练运用和驾驭财经外交,关系到中国整体外交战略能否真正实施,国家的最高利益能否得到保证。正确看待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争取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措施、经济理念和经济基本制度的理解和支持,是中国财经外交的着力点。 财政部国际司司长朱光耀指出,中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祖国的统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国的财经外交就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三大任务。现阶段中国财经外交的具体内容包括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同欧盟关系、同东南亚关系、同中亚关系、同非洲关系、同联合国关系,以及建立20国集团、“10+3”财长、“7+1”财长和央行行长、APEC机制等。 朱光耀指出,要贯彻好中国整体的外交战略,服务于中国的最高利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对外的交流和沟通,使外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与广大公众能够对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理念、经济制度等加深了解,从而使中国同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双赢。 随着中国财经外交的不断深化和逐步成熟,可以预见,中国在国际财经领域的话语权将不断增大,这将在保证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极大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 所谓财经外交,是指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外交活动、外交磋商等,为本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国际经济交往和活动的氛围和环境。能否熟练运用和驾驭财经外交,关系到中国整体外交战略能否真正实施,国家的最高利益能否真正得到保证。正确看待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争取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措施、经济理念和经济基本制度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财经外交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