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虚假的泡沫经济(1)



系列专题:《何以成为投资良机:美元的衰落》

  第二章

  虚假的泡沫经济

  人们似乎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可以凭空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价值同样也可以在瞬息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们还是会固执己见地说:这不可能。

  ——罗伯特·普莱切特(Robert Prechter),

  《征服经济衰退》(Conquer the Crash)的作者

  经济学家之所以喜欢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因为它是个大杂烩。但GDP终究还是最具有欺骗性的。要揭穿它的真面目,我们只需要逐个剖析一下GDP的每个组成部分。而新闻报道却只能让我们对经济形势产生错觉。作为美国经济基石的制造业,长久以来,一直是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它在近几十年里经历的种种变迁却在不断削弱美元的价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制造业工厂和就业机会逐渐迁移海外;在过去几年里,这种情况正在变得日渐严重,无疑,这是一个不祥征兆。

  第二章虚假的泡沫经济

  在以往的经济复苏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常常是工业生产;在衡量经济复苏的质量方面,工业产值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标志。在典型的复苏阶段中,前两年的工业增长速度往往可以达到18%左右。但是从2001年11月以来,在所谓的经济扩张到来时,以商品生产为主、被视为传统经济驱动力的工业生产却悄然无声,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在最近一次始于2001年3月的经济复苏中,人员裁减总数达到了280万个。(自1998年以来,美国已经削减了340万个工作岗位。)这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80年里,也是就业岗位的单次最大降幅。对于美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境遇,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萧条。不过,如果我们单纯从GDP来看,根本就无从发现这一重要趋势。

  工业基础的衰退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体现为长期趋势中出现的大幅下跌——如果不能扭转乾坤,势必经济急转直下,进而带动美元购买力的下跌。那么,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减少,到底会对真实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呢?在美元危机中,它又将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从另一个角度说,媒体又将如何杜撰自己的新闻呢?

  2003年,就在2001年的经济复苏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出现了一篇名为“就业:经济的转折点”的报道。[1]不过,更有趣的还是这篇报道中的一个表格:“还有能带来失业的复苏吗?一切都有可能。”显然,作者想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能找到其他好消息,来弥补让我们心痛不已的失业。但是,报道中的统计数字却只能投射出一个身陷重重危机的美国经济。今天,这样的故事依旧热门,2007年5月25日,CNN发表了一则报道,大标题:“比老爹还抠门”。高收入的制造业岗位正在离我们而去,而以低收入的消费业却蒸蒸日上。显然,数字可以说明一切。

  如图2?1所示,自2001年底开始,就业岗位的减少主要出现于如下行业(单位:千):

  制造业2 264

  电信服务业329

  航空运输业128

  计算机系统设计及相关服务行业20

  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减少一半,而计算机系统设计及相关服务业甚至接近80%。

  就业增加则主要出现于如下行业(单位:千):

  医疗卫生和社会救助1 786

  住宿及餐饮服务1 005

  政府公务员872

 第15节:虚假的泡沫经济(1)
  建筑业863

  派遣劳务293

  房地产业163

  批发业125

  商业银行61

  图2?12001~2006年期间的就业减少和增加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

  建筑业、商业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增长与住宅及住房抵押再融资泡沫休戚相关。目前,随着抵押贷款泡沫的破裂,越来越多的抵押房产失去了抵押品赎回权,因此,这两个行业的增长直接源于再融资,而不是生产活动。

  我们可以看看显著增长的饮食服务业——仅仅在10年内就翻了10倍,还有增长超过2倍的派遣劳务。这些数字对真实生产率又意味着什么呢?它们只能说明,在我们的经济中,支出结构的扭曲和增长趋势的变化是多么的可怕:一方面是生产的日趋下滑,而另一方面却是支出的不断扩张。

  我们的经济正在以越来越奇特、越来越剧烈的方式变化着:一天天地远离商品生产,日趋倾向于行业。美国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也在兴高采烈地歌功颂德,在他们看来,这是发达国家经济进程中自然而言的转换。而在这个沾沾自喜的观点背后,却忽视了两个关键点:首先,制造业支付的工资水平最高,任何人都不用动脑就能理解到这点,至于那些丧失制造业工作而不得不委身服务业的人,对此的认识应该更刻骨铭心;其次,制造业是任何一个国家偿还国外债务的收入来源。在美国,出口额占进口额的比例在2005年出现轻微下跌,降至53%,目前,这一比例也只有56%(如果算上输出黄金的话,该比例勉强达到57%)。我们都知道,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效率越来越高,雇用的人数越来越少。而美国制造业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商品生产远远落后于劳动力的收入增长速度。原因何在?贸易平衡对普通美国人有什么影响?它又是如何伤及美元价值的呢?

  媒体常常会告诉我们,生产率不可思议地高速增长,已经成为美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这到底是事实,抑或只是一个天大的经济骗局呢?我们也许可以找到无数种解释。比如说,商业能从普通工人身上榨取到更多价值。如果这种说法真能带来利润,经营性投资支出的增加也就理所当然了。而生产率的提高则能抵消全球市场份额的损失。

  劳动生产率是一个衡量工作效率的经济指标。在普遍认为复苏期已经结束的2004年,涵盖70%经济领域的经营业生产率已经下降至2?9%。2005年、2006年的下降更令人胆战心惊,居然只有2%和1%。这无疑解释了政府支出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大幅震荡。请注意前面提到的震荡,它似乎意味着整个经济正在改善。不过,如果平均工资的确是在增长,或者至少是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这种说法或许才可以站得住脚。但细细看来,数字和结论之间却自相矛盾。事实上,美国的就业渠道正在经历一个从高收入的制造业向低收入行业(如健康护理和零售行业)迁移的过程。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毛骨悚然的感觉,不妨看看预算和政策优先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最近的一次调查,他们对美国商务部1929年以来公布的数据进行了研究。2006年,形成工资薪金的国民收入降至最低。自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9%,相比而言,企业的年均利润增长率却达到了12?8%。在前一次经济复苏中,工资薪金的增长率为3?8%,几乎达到本次复苏期的2倍,而企业盈利增长率则是8?3%,为本次的2/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9289.html

更多阅读

第15节: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1)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2004年第7期-  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  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之经因,及其近来的成功治疗,足以为鉴。  随着2005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复苏,至少有两个问题引起海内外业界高度关注:其一,日

第58节:中国的软实力(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九章 中国的软实力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一个国家的

第15节:女人的幸福女人定(15)

系列专题:《自由是幸福真意:女人的幸福女人定》  尽管我现在已经可以对此付之一笑,可那种震惊仍在继续。我——老了?这不可能。我过30岁生日那天恍如昨日。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老妇都是指那些年过八旬、穿着长围裙和戴头巾、在自己的

第15节:古典的巫士与“做梦”(7)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这种一致性与一贯性要如何达到?”我问。  “关键是集合点的位置,或者说,集合点的定着。”他说。  在那时他不愿再多说,于是我问他那些古代巫士能不能够变回蛋形,他回答说在某个时候

第15节: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大手‘(2)

系列专题:《日常生活中的迷局:经济学的诡计》  什么叫"宽松"?从字面意思来看,"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要比"稳健"更积极。为什么又叫"适度"呢?如果一味地通过多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造成币值不稳。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

声明:《第15节:虚假的泡沫经济(1)》为网友挽弦暮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