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何以成为投资良机:美元的衰落》
但是在美国,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经济已经染上肥胖症,我们早已放弃了减肥的念头。我们的欲望日益膨胀,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我们的欲望毫无节制地继续膨胀,美国人已经不可救药地陷入到泡沫当中。 而在阿兰·格林斯潘就职美联储期间,接受甚至是鼓励借款和高消费,已经成为公开的经济政策。更荒唐的是,人们竟然冠冕堂皇地称之为“财富驱动”下的支出。尽管伯南克似乎还没有染上让前任倍感煎熬的慢性“利息综合”症,但他还是在这一年极力促成减息,并最终在8月、9月、10月和12月连续4次减息。 每当我们在会议上发言或是和人们谈论美国的时候,总会惊奇地发现,人们对钱包里的金钱竟然如此无知。自从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the Federal Reserve Act)以来,联邦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把美国宪法赋予它的货币控制权转交给非国有经济组织。美国宪法的第一章规定,议会享有铸造货币并对其价值加以管制的权力。但这一权力却被授予美联储,而美联储在本质上不过是一个银行业联合会,并非议会组成部分。这绝不仅仅是政治或是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当美联储掌握这项大权之后,货币政策也就不会再反映民众的呼声了,也无法让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丧失了坚挺的货币(一种以有形资产为依托而不是依赖于政府意志的货币),是让美元走向颓势的真正根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衰退和复苏趋势是如何变化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数字——这是真实的数字,而不是政治家或是经济学家灌输给我们的。2007年初,乔治 W?布什总统为我们憧憬了一个美妙无比的预算:到2012年,账户余额的颜色会从红色(代表赤字)变成黑色(代表盈余),实现610亿美元的盈余。这个数字的确令人神往,也非常可观,但它的前提是:政府支出的真实年增长率只有0?4%。自2001年上任以来,布什政府的真实开销一直以4?6%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罗纳德·里根时期则是2?7%,比尔·克林顿时期更是只有0?8%。2007年4月,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曾指出,“华盛顿的财政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尽管近期公布的预测显示,预算赤字将在6年内消失,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还需要立法者克服诸多艰难险阻。”[6] 遗憾的是,每个人都知道,依靠现有政府的力量,这绝对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以往经济衰退期内谷底到高峰的变动情况告诉我们:美国经济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增减体重,过去的健康早已经成为昔日的回忆;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就如同佛罗里达州的污水池一样,我们正在越陷越深,直至无法自拔。 这就是美元危机无影无踪、似乎根本不存在的原因所在。事实上,我们根本就不愿意想这个问题,因为美联储已经告诉我们:一切都安然无恙,这让我们对危机置若罔闻。只要信用卡公司还在发行信用卡,还在增加我们的信用额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简而言之,在他们看来,经济问题远非衰落所形容的那么严重。 经济学家也许可以含糊其辞地把这些变化说成是周期现象,或是轻描淡写地当作近期消费偏差带来的后果。但这种自欺欺人的解释又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如果我们不愿接受紧缩银根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怎么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呢?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当永无止境的信贷和负债最终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时,将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