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金融危机与精英救赎(8)
系列专题:《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
但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工业资本家会认为他的工人工资太高而工作太懒,而在发展中国家有大量非常便宜的勤劳的工人,他们可以比美国工人工作的时间多两倍,而收入只拿他们的1/32。对于老板来说,将制造工厂搬到中国来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但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大量的原材料运到中国,加工成商品后再运到美国,消耗了更多的能源;随着制造基地和工作岗位的迁移,美国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被引入这些国家,这里的人们开始以非常羡慕的眼光看待西方,并开始努力向西方式的高能耗生活方式看齐。 一个巨大的麻烦是,西方向东方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和就业的目标国中,主要的分别是中国和印度。它们恰恰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有13亿人口,一个已经超过了10亿,他们的国家希望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这里的人民希望像美国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现在中国人中已经有相当比例转化为类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这两个国家有一半的人能够过美国化的生活,即11.5亿人的能源消耗由1变成32,那么,世界能源的消耗量将增加近一倍。假若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猛然之间达到了美国水平,那么全球总消费量将增加11倍。这就好比是世界人口突然飙升到了720亿(维持当前消费水平的情况下)。 截至2008年初,中国人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约6500万辆,仅北京就有300万辆,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靠"喝"汽油而活动的"动物"。在中国"首堵"北京生活的人会深刻感受到,汽车不仅占用大量的钢材,"喝"着汽油,污染空气,占用大量的道路和土地,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类过分依赖它并不能带来效率--在拥堵的上下班高峰,几乎唯一的受益者是北京的交通电台的广播,他们在嬉笑怒骂的节目中一遍遍地安慰司机同志们不要着急,然后不断地插播广告。 如果说伴随着人类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生活方式西方化,地球能够提供的石油和煤炭能够供得上的话,这也未尝不是好事。但现实最残酷的是,石油和煤炭是地球亿万年进化后的产物,它被一次性消耗之后,你不可能再等上一千万年使用它。 那么地球上现存的石油和煤炭是否能够继续扩大产量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有一著名的"哈伯特定律"(Hubbert′s Peak),即国际石油领域知名的石油产量"顶峰论":当任何油田的油藏量已被开采出一半时,产量将达到高峰,而后产量将走下坡。哈伯特在20世纪50年代,正确地预测美国的石油产量将在1970年代早期达到高峰,该定律50年来被许多案例所验证。许多专家也都预测,国际原油的产量,将于2010年前后达到高峰,随后全球原油总生产量将会减少,而且短期内技术无法突破,即不可能有稳定且具经济性的新能源,也不可能大量增加产油量,能源短缺将成为人类的宿命。 我们还能指望未来突然发现一个超级大油田,然后来拯救石油饥渴的人类,让我们50年,甚至100年都不用担心石油供应吗?这个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就像人们进入了一个新果园,人们肯定竞相去摘最大最红最甜的苹果吃,越到后来剩下的是越小、越涩和越难以摘到的苹果。在人类大规模开采石油已经100多年之后,这种找到"又大又红苹果"幻想实现的概率比在太空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的概率大不了多少。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使用核原料发电可以吗?可是核原料,包括铀和重水在地球上非常稀缺,它们消耗殆尽的速度比石油和煤炭更快。 我们可以指望可再生能源吗?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沼气能吗?这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仍有一些技术障碍,比如太阳能的转化率太低,而且迄今为止的太阳能电池造价昂贵不说,仅能支持小汽车跑100多公里。 对于这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来说,汽油是最重要的,哪一种可再生能源能够取代汽油呢?到目前为止,只有乙醇汽油,而乙醇汽油的主要原料是玉米,按照目前的转化效率,生产一吨乙醇汽油大约需要3.3吨的玉米原料。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7年度全球的玉米产量为7.6931亿吨,若全部加工成汽油约2.33亿吨,折合14.6557亿桶,以现在世界每天消耗的石油0.86亿桶计算,只够使用17天!众所周知,人类的耕地开发已经达到极限,而提高粮食的单产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这个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都需要吃肉,吃粮食,他们都需要玉米,但美国布什政府确立了汽车吃玉米的计划,并已经吃了大量的玉米,2008年6月的国际玉米价格已经是三年前的3.2倍。 2007年7月,联合国世界粮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世界有8.54亿饥饿人口,而且随着一年来的粮价大涨,世界饥饿人口正迅速增加,在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上演了非常丑陋的"羊吃人"的悲剧后,当今人类社会正上演更加卑劣和血腥的"汽车吃人"的肮脏一幕。 我们是否在庆幸自己不是那些饥饿族群的一部分?甚至幸灾乐祸并嘲笑某些非洲饥民的蒙昧?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要告诉你,如果我们大家都是这种心态,我们在不久的未来也会成为饥饿群落中的一员,人类共同的未来前途会变得更加悲观,甚至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劫难。?
更多阅读
第65节:华尔街危机中国的救赎(23)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主持人:我们以前还听布什曾经说过,美国的经济体系非常具有抗撞性,非常完整。暗示美国的金融体制的自律性,现在是在说这场危机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这是不是在暗示这场危机的蔓延程度已经超乎
第64节:华尔街危机中国的救赎(22)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主持人:我们这几天采访了很多华尔街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他们都说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已经看到隧道前面的曙光了。这种想法或观念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中国的金融机构还
第57节:华尔街危机中国的救赎(15)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第三,不要从一开始就扼杀金融创新,但当金融新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规模以后,监管当局必须重点解决由此引发的风险问题。金融创新自然会带来风险,但如果由此因噎废食,限制金融创新,则有可能严
第56节:华尔街危机中国的救赎(14)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危机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最大的机会总在绝境处迸发,当美国次贷危机的病毒从雷曼、美林、AIG、高盛等金融机构蔓延开来时,与金融危机中心相隔一个太平洋的中国能否成为第一个撕开乌云,
第50节:华尔街危机中国的救赎(8)
系列专题:《解读金融危机:直击华尔街风暴》 10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对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做出回应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为世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