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
而在遏制中国经济崛起的问题上,欧洲也一直躲在美国的身后,鼓励和支持美国通过逼迫中国人民币大幅升值向中国转嫁美元债务危机,进而达成其处心积虑的战略目的--中美"鹬蚌相争",欧元"渔翁得利"。 美元在向人民币转嫁危机的过程中却进退两难。由于欧元咄咄逼人,瓦解着美元的后方地基,加上中国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开放的速度比美国人预想的慢,美国国内美元债务危机爆发的却比预想来得快,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很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现在美元资本利益集团虽然也认识到这一点,但已骑虎难下。 那么,美元能在这个与中国生死时速的赌局中险中求胜吗?

人民币是否会成为美元牺牲品 尽管美元资产泡沫转嫁欧洲不成,基于昔日美元每每在危机关头均能成功向他国转嫁危机的辉煌记忆,即使别人明确警告它将害人害己,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对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向中国"剪羊毛"的机会。 "剪羊毛"的最佳对象无疑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南美因为过去剪得太过分了,至今经济元气大伤,而中国经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已是羽翼渐丰,正是羊毛丰厚的时节。若在中国得手,则对印度、巴西、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和地区必将所向披靡。 实现这一目标要有几个条件:1.目标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资本项目兑换基本自由;2.主导国货币非常强势,足以控制全球热钱大进大出节奏;3.主导国经济无后顾之忧;4.目标国危机对主导国有好处或害处不大。当年美元对日元"剪羊毛"时,这四个条件皆无一缺乏。 如今,美元如果试图剪人民币的"羊毛",这四个条件却无一俱备:1.当今人民币仍属有管理的小区间浮动汇率制度,资本项目仍大部分不可兑换;2.美元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元政策已无法独力操控世界资金流;3.美国次贷危机正日渐蔓延,正处于金融大动荡的前奏;4.中美经济高度互补,血肉相连,其紧密程度在大国关系中前所未有,已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格局。 更为奇特的是,在现实条件下,倘若美国国内某种势力一意孤行,其将未受其利,先受其害。其机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严重紧缩美国国内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通过美元贬值,并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尽管可以变相减免一部分中国持有的美元债务,但必然导致更多的流动性流出美元金融系统,会令已非常脆弱的美国金融资金链雪上加霜,甚至提前崩断。同时,由于"中国制造"的利润已经被逼到极限,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必导致中国出口美国商品价格上涨,加速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简言之,它将变成一场生死时速的"豪赌",看谁的危机爆发在前,即使撑到后面,也必将因对方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深受其害,损人不利己,并将演绎中美"鹬蚌相争",欧元"渔翁得利"的结局。 笔者判断,美元已经来不及以牺牲自身流动性而向人民币转嫁危机了。美元全面危机爆发的信号弹是,美元基准利率不断向下降,而美国通胀率节节上升,两者迎头相撞的时候,即是美元成为"负利率"货币的时候,世人就会对其失去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保值信心,也就是美元"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时候了。最近一次美元降息后,美元基准利率已经下降到2%,而2008年5月,美国通货膨胀率同比已经上升到4.3%。这一全面危机触发的导火索实际已经点燃。 对中国来说目前总体战略形势相当有利的是,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尽管人民币在内外部压力和舆论诱导下加速升值,迄今升值幅度为20%,然而这离能够引发一场资产泡沫破灭的危机仍可能有10%的升值区间。更有利的是,中国善借国内外热钱投机人民币升值和资产泡沫,通过大批金融机构IPO,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改善了金融系统状况,这使得中国金融系统在未来可能遭遇的金融大动荡中有着较强的抗打压能力。 与此同时,如果要对中国发动热钱战争,必须推动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必定不断上涨,推高了美国进口商品价格,进而增加了美国通货膨胀上涨的压力,会使美元的"负利率"情况更为严重,更不利于它与欧元的竞争。 其实,即使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而向中国转嫁了一部分债务(迄今约2500亿美元),对美国而言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笔钱对拯救一场美元纸币的大火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为美元债务危机的严峻性要远远超过世人的想象,所谓次贷危机损失8000亿~1.2万亿美元的估算最多只是美元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 那么如何评估美元债务危机的全局损失呢?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元对欧元、日元、人民币或黄金的贬值幅度来大致测算美元区的流动性收缩率(美元越贬值,更多的钱越流出美元区,就像越来越多的气从美元金融衍生品的气球泄出,气球会快瘪下来),用这个收缩率再乘以美国金融衍生品的总量,即可以得出美元流动性的紧缩总规模。从2007年8月中旬次贷危机爆发到2008年6月20日,美元分别比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和石油贬值了约14.1%、7.53%、8.99%、27.2%和49.25%。此前美国金融衍生品总额达到518万亿美元,如果取以上五者算术平均值的21.41%,则美元总量收缩约110万亿美元;若以美元指数下跌9.75%为参照,则其收缩约为50.5万亿美元,即其杀伤力数十倍、上百倍于次贷损失本身,况且美元继续贬值预期仍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