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预警金融大地震(9)
系列专题:《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
大师的想象力固然丰富,但恐怕没有人会认为查斯勒先生虚构这封耸人听闻的信是在莫须有地"恶搞"--这位"善搞"的作家因为在1999年出版的《投机狂潮》一书和专栏中曾准确预言了高科技泡沫的破灭。也是这位仁兄,在其2005年2月出版的《信贷巅峰时刻》(Crunch Time for Credit)一书中预言,美国和英国的房地产市场"看上去非常脆弱",可能因利率上调而崩溃,届时借款方会遭受损失,大量不良贷款使得贷款方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终将引发信贷危机,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全面的银行危机。 查斯勒预测黑石退市的理由是,宏观经济条件不断恶化,信贷市场非正常波动,并购行业面临的日益严苛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等等,共同铸成了如今被称为"私人股权泡沫"的结局…… 这一连串中国资本巨头折戟国际市场的根源何在呢?在笔者看来,从QDII出海严重亏损、中信险些失足贝尔斯登到中投惨败于黑石。其决策过程固然有偶然因素,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的失误在于,决策者缺乏两个战略能力:第一,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崩溃、破碎和重建之中,在这个以百万亿美元当量计的大崩溃中,不要说是中投投资黑石的30亿美元,就是中国所有外汇储备全部投进去,也不足这个"血盆大口"一口吞下的,中国投资的战略方向是应当想方设法摆脱美元,防止被这个庞大的"泰坦尼克号"拖入水中,而不是扑上去搂住美元,要和美元做"同命鸳鸯";第二,它们没有符合为中国金融要为中国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主要战略使命。在两个基本战略的方向迷失之下,其投资失误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诚然,这种战略性失误对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向"科学发展观"系统战略立国转变的中国来说,有其现实必然性与合理性,也不全是这些投资者的责任。 相形之下,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对于南非开发银行的相对控股20%的投资,战略上方向正确,决策相当明智,执行上非常有力,是一场漂亮的跨国金融并购,为中国帮助非洲进行战略资源开发布下了非常重要的滩头棋子;2007年11月,平安保险悄然收购了比利时富通保险4.2%的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2008年4月,进而收购富通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为中国金融业赢得了第一个全球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这两项投资均可圈可点。当然,平安保险所付代价不小,仍在继续接受考验。 然而,总体而言,中国资本羊群的领头羊们--中国的主力金融机构在这一轮试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博弈中,遭遇了国际游牧者的"伏击",这也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对巴克莱银行的收购,在总体表现上进退失据,甚至出现一些恐慌情绪,对领头羊们的信心造成了较大打击。 跨洋作战挫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不光是数十亿美元的损失问题。更麻烦的是,中国金融领头羊们的最大软肋也彻底暴露在游牧者的凶悍目光之中--它们绝大多数仍然只具有国内投资的能力,而缺乏海外投资盈利的能力,它们的资本出入境和决策的手脚深受国有体制限制,甚至现在连保险公司都没有购买黄金--这种对冲美元危机的最重要资产的权力。这就像一个人只能单腿和单手与灵活敏捷的游牧主力军人较量一样,当大决战最后到来的时候,这种先天的缺憾很可能会被对手利用,对我们进行连续的重拳打击。
接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假如"美元大崩溃"真的降临了,在中国金融最重要的战略突围方向上,即中国对冲美元崩溃的"生门"--黄金上,我们能否掌握先机呢? ? 黄金期货多头被清洗 在黄金市场上,情况也不容乐观。 尽管2001年开始,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先生就私下里不断写信,向有关部门建议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然未受有关部门重视。2005年7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专家建议中国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的文章,首次在媒体上公开建议中国央行大规模增加黄金和石油储备,此后不断多次建议增加黄金储备,但遗憾的是,也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8年初。央行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黄金储备仍只有约600吨。在这个过程中,黄金的价格已经由2001年的250美元/盎司,2005年7月的429美元/盎司上涨到了2008年3月17日的1033美元。 这让我们有些难以理解。美国,其美联储的储备资产中,超过70%比例的是黄金,总量从未低于8000吨,近年来一直在悄然增加;在欧盟主要大国中,黄金的储备一般都高达50%以上,总量超过1万吨,近年来随着欧元不断升值,他们利用越来越贵的欧元更大量地购买黄金。要知道,黄金是当前世界最便宜的物质商品,在1980年的时候,它就达到了850美元/盎司的价格,那时的石油价格最高为35美元/桶。而今,石油的价格已经上涨了4倍,但黄金仅仅略高于28年前,更不要说,这28年来美元一直处于对内通货膨胀、对外贬值的过程中。 更为重要的是,黄金是经过几千年人类历史证明了的最诚实的货币,即使在过去30多年中美元独霸天下的时期,它仍然是各国央行武器库中最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相当于货币金融领域的"核武器",而且这种"核武器"价格低廉:2001年,1000吨黄金的价格仅88亿美元,2005年7月1000吨黄金的价格仅151亿美元,即使在2008年6月,1000吨黄金的价格(以900美元/盎司计)也仅为317亿美元,而中国2007年实际增加的外汇储备就高达7019亿美元。中国目前的600吨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比例的1%左右,这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而增加黄金储备付出的金钱非常有限,但它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让有识之士不能理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什么一再拒绝增加黄金储备。如果说央行增加黄金储备容易引起国际投资者高度关注,并借机炒作黄金价格,难以成功实现的话,可为什么它要限制国内金融机构投资黄金呢?黄金作为长期最保险的资产,国内保险公司竟然没有资格去买它。
更多阅读
第1节:当前10大热点(1)
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上篇:经济常识篇 第O讲:当前10大热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金融危机 【点睛】国家流感,时常出现一些变异的新品种,传染性极强,最糟糕可导致病人死亡--即国家
第70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6)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高盛一直善于以中国最习惯、最受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2001年11月,高盛发表了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即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起首字母组合起
第69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5)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欺诈交易与误导决策 在美国频繁涉及内幕与欺诈交易的指控 2003年,因涉嫌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财务制假欺骗投资者丑闻,高盛支付了1.1亿美元的赔偿金。2007年12月,美国参议院银行委
第68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自2007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后,“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金融大鳄罗杰斯语),因此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
第67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根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1/3。高盛名义拥有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