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创全新市场:发现蓝海》
马蔚华在来到招行以后,就十分看好信用卡市场,当时做了大量的调研。虽然国外的经验表明,信用卡业务将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借贷消费的习惯,个人资信体系尚未建立,在中国发展信用卡面临的一方面是市场培育时间的遥遥无期,一方面是风险控制的难以把握。风险,还是机遇,令人难以取舍。 后来,真正促使马蔚华和他的管理团队下定决心进军信用卡的,是被称为“信用卡老师”的IBM资深金融顾问黎江。他应邀来招行授课,提及了“大数原理”在信用卡业务模式中的运用。该原理表明大多数客户是值得信赖的持卡者,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信用卡业务也能取得成功。 所以,招行在信用卡市场上也先行一步,取得先机。 但是,具体怎样执行,仍然关系到成败。招商银行当时每一步都可能会面临歧路。 有一家全球知名的大银行曾提出与招行合作开发信用卡,但条件是必须与招行发行联名卡。与国际知名银行合作,能迅速为招行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马蔚华非常看重自有品牌。涉足信用卡领域,并不仅仅是为了丰厚的利润,更是打造品牌的有利时机。马蔚华说过:“没有品牌的银行注定悲哀。”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招行最终选择了放弃合作。 当时,有人主张自己开发,理由是招行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开发的“一卡通”、“一网通”都大获成功。但马蔚华和他的管理团队却没有盲目自信,而是清醒地意识到,信用卡毕竟不是储蓄卡,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从零起步,不仅风险大,而且时间长,即使开发成功,也会丧失市场时机。

经过反复权衡,招行最后选择了“借力外脑”的方式。他们从台湾信用卡市场上独霸一方的信托商业银行请来一支100多人的管理团队,业务主管全部由台湾人担任,招行员工只担任副手。在这一合作模式下,招行只花了13个月时间就做出了国内第一张双币种信用卡。 事后,招行推出信用卡的策略被评价为是“理性对待市场,理性对待同业,理性对待自己”的具体体现。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在发布以后,迅速创造了多项记录:2003年发卡当年发行60万张卡,一举刷新亚太地区的发卡记录;2004年在胡润的千万富豪品牌之选中被评选为最受青睐的银行信用卡;2005年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双币信用卡,卡均消费额已远超出同业,居国内首位。 谨慎决策、巧妙执行成为招行蓝海战略得以贯彻落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