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创全新市场:发现蓝海》
第七章谭木匠:木梳之王 很少有人知道,全国一共有2000多家木梳厂。 2004年,在安徽举行的全国木梳业大会上,与会的厂家要求一致联合起来对付国内木梳的著名品牌:谭木匠。 谭木匠的老板谭传华出身木匠世家,在所有谭木匠的加盟店里,都有一幅“我善治木”的白色标牌。其实与他的木匠手艺相比,他更是一个善于经营的高手。只凭着做木梳、卖木梳,他把一个设在猪圈里的手工作坊,用十余年发展到今天年销售7000万、净利润2000多万的可观规模。2006年,谭木匠入选“福布斯中国潜力100榜”,并将在中国香港的主板市场上市。 谭木匠的梳子主要是面对礼品市场。他们一把梳子便宜的也要30元,有的木梳价格高达上千元,而谭木匠最近推出的一款梳子价格更是高达1万元,需要一个工匠花费2个月的时间才能制成。 这个价格可是远远超出同行,不要说那些几块钱的地摊货,就是在素有“中国木梳之乡”称号的江苏常州,品牌最好的梳子平均价格也仅在一二十元。谭木匠的梳子成本如何呢?一把售价30元的梳子,加盟商从谭木匠进货的成本不超过15元,而制作成本则不超过7.5元。 粗看上去,这只是个普通的走高端路线而成功的案例。可是实际上藏有更多的教益。企业做大要过三关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办过预制厂,开过花店,因为做得早,所以挣了一些钱。后来在深圳听人说木梳有销路,他想起四川有句古话,“文要拜相,武要封侯,黄杨木梳尽了头”,木梳是最普及的日用消费品,应该前景广阔。他就投身到了木梳市场来。 当时,他把万县市农科所废弃的猪圈改作厂房,组织了10多人,开始了最初作坊式的梳子制作。 1993年4 月,第一批木梳生产出来了,谭传华起名叫“三峡”牌。四个工人每人挎一篮木梳到市区去卖。第一天只卖了一把,两元。第二天,卖了17元钱。这两天所卖的19元钱,谭传华一直保存到现在。 年底一算帐,货款一共32万元,帐面收入不到3000元。
![《发现蓝海》第27节:谭木匠:木梳之王(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35010370522.jpeg)
谭传华认为自己亏损的原因在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而质量差的根源就在于技术和设备落后。1994年上半年,谭传华在当时全国十几家同类企业都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投资30万元,进行了设备改造。这下子生产出的水磨黄杨木梳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当年,企业产值达到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