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创全新市场:发现蓝海》
奇瑞:颠覆与创新
奇瑞刚成立的时候,詹夏来等高层被邀请去参观丰田公司的标杆工厂,尖端的生产线、穿梭于其中的机器人、自动化大生产的现代工业奇观令人目眩神迷。在这个时刻,没有什么比奇瑞这个迟到的闯入者和单薄的挑战者更令人觉得脆弱了。
然而,奇瑞却以狂飙突进的姿态,迅速突破了中国轿车业的传统版图。 2005年,奇瑞全年销售汽车18.5万辆,在全国排名第七。销量增幅全国第一,也是中国轿车行业历史上第一家年净增超过10万辆的企业。自2005年12月起,奇瑞已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2万台,2006年2月,销量排名全国第三,首次超过一汽大众。而各地还纷纷传来断货的消息。 3月28日,奇瑞第50万辆轿车缓缓驶下芜湖总装生产线。 据国外调查公司分析:奇瑞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企业。成立不到9年的奇瑞,赤手空拳打天下,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奇瑞模式”。传统版图的颠覆者 从“专业”的眼光看,奇瑞完成的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所以,奇瑞在上马的时候,甚至不愿意接受一份专业机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早在80年前,被尊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人”的通用总裁斯隆就说过:汽车是当代最伟大的工业机遇之一。如今,具有上百年产业史的汽车业早已经成熟无比,壁垒森严,11家跨国巨头共同占领全球市场。即使在相对落后的中国,20年来通过大型国企集团和国际巨头的结盟,也早已经形成标准的产业格局。 作为一个姗姗来迟的闯入者,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没有准生证,没有优良的血统,没有资本实力,没有任何资源储备。甚至是工厂所在地的芜湖,也不过是位处二三线的港口小城,产业基础薄弱,“望之不似人君”,不具有追求所谓“中国底特律”梦想的底气。1995年,奇瑞就这样在芜湖开发区的一个废旧的砖瓦厂,开始他们的梦想之旅。 在汽车业这样一个高积累、高投资、高耗时的行业,从零开始,单凭自己的力量开发模具,进行发动机和整车研制,在别人看来简直是疯狂。面对业界对他们“无知者无畏”的嘲笑和讥议,奇瑞号称“八大金刚”的创业团队宣称:“干不成就一起跳长江!” 1997年奇瑞在安徽芜湖破土动工,标志着奇瑞公司正式诞生。两年后,首辆奇瑞轿车下线。2001年,第一款奇瑞“风云”杀入车市,成为中国轿车暴利时代的终结者。风云售价只有同档次桑塔纳、捷达轿车的三分之二,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当即打破了国内轿车售价“虚高”的格局,引起强烈反响,当年销售量2.8万辆,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销售突破5万辆,销售收入52亿元,一举进入中国轿车十强。 2003年,奇瑞推出经典品牌QQ,迅速在市场上掀起巨大波澜。QQ以其明确的市场定位、时尚前卫的设计、超高的性价比,受到市场强烈的追捧,创造了单一品牌微型轿车6个月2.8万台的销售记录,成为微型轿车的主力车型。QQ使奇瑞迅速上位,在奇瑞的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年,东方之子、旗云也同样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2004年,在国内汽车市场趋冷、销量锐减的情况下,奇瑞轿车销售仍保持强劲势头,全年销售突破10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5.5%,稳居国内汽车行业前十。 2005年,奇瑞以年产销量18.9万台在十大汽车厂商产销排行榜上排名第七,仅比一汽丰田少卖4000台车,而超出排在其后的东风日产31000辆。至此,奇瑞以17.52亿的总投资(一汽丰田三厂的投资就达到22亿元),自主研发出成本极低的4个车型平台和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的与世界技术水平同步的发动机系列ACTECO。同年,一汽大众第一次出现亏损。 2006年,奇瑞销售依然强劲,不少地区严重断货,经销商不得不采取订单式销售。在持币待购阴霾未散、国际油价高位难降、汽车市场牛市依然遥远的中国车市,奇瑞逆市而动,令人惊叹。今年的销售量有望突破30万辆。 奇瑞的海外战略也斩获颇丰。2001年10月,奇瑞实现第一批轿车出口。2005年,奇瑞出口轿车1.8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2006年3月,5000台奇瑞造发动机ACTECO获得美国订单,实现了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目前奇瑞轿车在海外20个国家已拥有相应经销网络,已得到海外市场的广泛认可,QQ在中东、旗云在俄罗斯都广受赞誉,东方之子还获得乌克兰的“2006年度中级车”称号。 昔日野孩子出身的奇瑞,如今已跻身国内主流汽车企业,成为了民族汽车工业最令人生畏的力量。 短短几年间,以所谓“自主品牌”的轿车,冲破大众轿车市场传统格局,获得异乎寻常的增长,奇瑞由此成为20年来“以市场换技术”式中国汽车战略的一个“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