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鲜为人知的金融玄机:越南“危机”》
拥有充裕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稳定国际收支的定心丸。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过低时,就为国际投机热钱攻击本国货币提供了可能,如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墨西哥、泰国、韩国等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就属这一类型。2007年,越南的外汇储备仅约200亿美元,外债却达305亿美元,已占GDP总量的42?8%,还债压力巨大。加之外贸依存度(尤其是进口依存度)太高,在国际通胀影响下,有限的外汇储备还在被一步步蚕食。2008年上半年,在国际能源、建材和化肥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越南的贸易赤字接近17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达1?75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相当于越南的80倍。而中国的外债仅为3736亿美元,2008年1~4月的外贸顺差为550多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形成有力支持,显示出中国对付国际热钱攻击和应对国际通胀的弹药远远比越南更加充裕。 同越南"超印赶中"的热情相比,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加理性,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口号--也就是说"好"字当头,先保证发展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在这种稳健的发展观指导下,中国政府已经对通胀、流动性等问题采取了有力的控制措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和解决。2007年以来,中国也像越南一样,出现了结构性的价格上涨问题。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政府并没有像越南政府一样迟疑,而是迅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仅在2007年一年内就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开始重点严控房地产信贷快速增长,同时加大货币资金回笼。在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回收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从目前看,中央的政策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 无论从增长模式、发展观念、经济基础,还是从防范措施、应对策略角度考察,中国受到越南危机的影响都不会太大,相关的唤醒效应也不会产生恶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从越南危机中可以学到什么 虽然目前看来越南危机并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短期内也不可能出现越南那样的危机。但是,客观地说,中国目前也正在面临着与越南类似的一些问题,加上2008年以来又接连受到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加强宏观调控,把握好调控的重点和着力点,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生化危机7 启示录 第48节:第五篇 启示录--蓄水池与防火墙(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40374358656.jpeg)
近年来,越南在革新开放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中国的前面,尤其是越共十大以来,越南在补齐政治体制改革"短板"方面的种种努力与举措,大有"学生"追赶并超越"老师"的态势。然而,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的心态和对经济发展速度的热烈追求,虽然使得越南获得了"越南速度"这样的美誉,但同时也为这次越南危机埋下了隐患。越南危机已经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像越南这样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如此相似的活教材实属难得。如果我们不能认真总结越南危机的教训,更加从容地应对目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避免重蹈覆辙,那就真是"暴殄天物",白白浪费了如此宝贵的教材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