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 第34节:第四篇 危机比较--横看成岭侧成峰(2)
系列专题:《鲜为人知的金融玄机:越南“危机”》
……。(详细内容请见原书,支持正版打击盗版) 与越南同病相怜 乍一看,日本在当时更像一个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俱乐部门槛的暴发户,与今天还在勤勤恳恳奔小康的越南根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不过在危机爆发的很多方面,当年的日本与今日之越南可谓同病相怜。若是越南能早一些吸取日本经济危机的教训,或许不会有今日之忧也未可知。
对比两次危机,从问题产生和积累的根源上来说,美国都在其中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在当年对待日本的问题上,美国对日本忽然出现在发达国家俱乐部里非常惊讶,索性认定日本是沾了美国扶植政策的光,靠不公平竞争才偷偷跑到欧美大哥前面去了,连引以为豪的"美国人的灵魂"洛克菲勒中心都被三菱财团收入囊中,这是万万不能容忍的。于是美国制造贸易摩擦和"日本异质论"在前,泡制"广场协议"在后,甚至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也要日本来帮着扛。最后,日本的泡沫终于形成了,又"砰"地一声破灭了,洛克菲勒中心也只用半价就被买回来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从此更加稳固。而在越南危机中,虽然没有直接看到美国的身影,但越南却是被美国的次贷危机"流弹"击中,而汹涌输入的国际通货膨胀和之前越南难以忍受的盾升值压力,究其根本都是美国应对自身经济而输出通货膨胀,间接将问题转嫁给其他经济体造成的。 谈到对本币升值的敏感程度,当时的日本也同严重依赖出口的越南"心有戚戚焉"。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市场有限,必然依赖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1983~1984年,对美国的出口分别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9?2%和35?3%。过于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使得日本对本币升值格外敏感。这也是欧美等国迫切需要利用"广场协议"这样一份"卖身契"来给赛跑中的日本添上更多负荷的原因。 果不其然,在"广场协议"基础上的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迅速削弱了日本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更糟糕的是,日本当时的产业结构相对较落后,产品除了价格优势,缺乏在科技含量、附加值等方面的竞争力。危机前,日本的主要支柱产业在二、三十年间几乎毫无变化,仍然是汽车、机电产品、钢铁、化工等,在技术引进方面仍然以消化、吸收、改良等渐进性创新为主。但是这些产业在日本国内已经产能过剩,在国际市场上也处于需求饱和状态,随后的日元升值更蚕食了成本领先的优势。在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中的软件开发和中央处理器研发等方面远远落在美国后面。这种产业结构的停滞持续不但加剧日本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其政治经济环境,也从基础上削弱了日本经济上升的后劲。 日元大幅度升值和产业结构的落后,使得在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没有实质变化的情况下,以美元计算的日本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外需因为日元升值而下降,内需又受限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即推高了物价水平,又将大量资金推向股市和楼市,进一步形成泡沫。加之日本实行了与当时货币情况不符的宽松金融政策,促使流动性持续膨胀,无论企业还是国人都将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等"虚业"。从1990年1月初,日经指数在离4万点咫尺之遥后,调头大跌,到1990年10月跌到25194点,跌幅达35%;到1992年8月,跌到14309点,跌幅达63%;到1998年,达8000点,跌幅达79%。历史似乎已经重演--越南股市也正是2005年到2007年3月12日的两年多时间中狂涨了5倍,然后再一头栽落,在15个月的时间里下跌超过65%。
更多阅读
转载 吴清忠人体复原工程第四篇人体的复原工程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原文地址:吴清忠人体复原工程第四篇人体的复原工程作者:中医学子999第四篇人体的复原工程人体拥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在血气下降的趋势中,这种自愈能力处于非常低下的状态,许多身体的损伤都被暂时搁置。直到血气回升后,身体才开始处理这些被
第34节:四月一书之《杜拉拉升职记》(2)
系列专题:《杜拉拉经典全记录:我们的杜拉拉》 主人公杜拉拉的经历如同每个外企人的镜子,照到过自私自利,也照到过用心努力。与老板周旋升职加薪,与同事平衡利益关系,还有偷偷摸摸的办公室恋情和暧昧模糊的三角关系,那些典型的办公室行
第34节:‘三基四能一创新‘和难度分布(2)
系列专题:《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 下面讲四能。高考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肯定要考证明题,而且这个题目,肯定要有步骤。所以一个学生平常练习,直接写出来一个结果,当做了个填空题,他高考的时候必然得后悔。为什么呢?因为
第34节:‘世界工厂‘身陷危机,路在何方(13)
系列专题:《曾子墨热度访谈: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 全球制造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在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可能重新调整,国际分工价值链的变化将引起产业布局的优化。从制造业部门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
12.22中石油井喷事故 第2节:第一章 危机过后,属于谁的井喷?(2)
系列专题:《全球商界领袖展望2009:危机后的新世界》 2006年6月1日,诺基亚公司董事长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接任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主席一职。这位出生于芬兰的风云人物,也将挥手告别耕耘了25年的全球最大通讯公司——诺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