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鲜为人知的金融玄机:越南“危机”》
从越南房地产市场上看,如胡志明市楼价2007 年一年上涨超过50%,住宅均价上升至600 美元/平方米,黄金地段的价格达到每平方米3000 美元以上的天价,房租达到1000~2000 美元/月,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越南人均GDP 仅为835 美元,胡志明市的居民月人均收入不到2000 元人民币。 近年来,越房地产开发以国内企业为主,外资比重逐渐扩大。高企的楼价和租金主要是由新进入的外国人和资金支撑着。越南吸引的直接投资(FDI)很大一部分投向了房地产市场,2007 年下半年兴建出租用写字楼利用的FDI 占整个FDI 的比例快速提高,2008 年3 月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越南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明显。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陆续实施了包括住房制度在内的系列改革。越南政府借鉴国外经验,在河内、胡志明市试行住房商品化和土地产权化,逐步取消福利房制度,允许房地产企业购地开发商品房,从而拉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改革以来,越南房地产几度出现较大起伏。1994~2002年,由于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规划,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城镇建筑规划等,加之城镇人口迅速膨胀,购房需求增加,从而刺激地价和房价上涨。2003年后,越南房地产一度趋于低迷,原因是政府加强土地管理,银行控制放贷,居民购房更为理性,多数持币观望,购房热潮也得到缓解。 不过,越南各省市房价悬殊,甚至同一城市不同地段房价差别也可能很大。以河内为例,老商业区部分路段房价高达4800美元/平方米,而河内下辖朔山县房价仅为80 美元/平方米,两者相差甚远。 2005年河内和胡志明市中高档住宅售价高达1200~1800美元/平方米,一般公寓售价则为400~600美元/平方米。面对房价上涨的诱惑,部分高收入者转向购房投资,使资金保值增值。这也推高了中高档住宅的价格。 因此,越房地产开发以中高档住宅小区和公寓楼为主,面向企业领导、商人、律师等中高收入阶层。相对而言,廉租房、分期付款房、低价位房数量不多,楼盘单一,可选空间有限。越南政府将河内、胡志明市等作为试点省市,开发中低价位住宅,由银行提供50~60%的贷款。住宅建成后主要面向公务员、企业员工、军人、外来人口等中低收入阶层。 然而, 越南房地产以自发性的地下交易为主,通过大大小小中介机构进行,交易凭证也五花八门,交易方式存在许多漏洞,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地下交易盛行的原因,是交易者希望逃避征税。与中介相比,合法交易中心数量有限,区域分布不合理,而且手续繁杂,房屋评估、登记注册、法律咨询等服务短缺,难以满足交易需要。此外,各级政府不公开土地规划、房地产投资规划和项目等信息,也给少数人猎取进行投机谋利,扰乱市场秩序留下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