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鲜为人知的金融玄机:越南“危机”》
绪论

INTRODUCTION 新兴市场如何应对开放挑战 小品《卖拐》中,好好的一个范伟先生生生地被赵本山这个大忽悠给忽悠傻了,忽悠蔫了,忽悠瘸了。您别说,现实生活中还就真有这样的大忽悠,他们真的能把好人忽悠病了,病人忽悠死了。在国际经济领域,就有这么一批自称专家的国际大忽悠,他们忽悠的可不是一般的小百姓;他们专门忽悠的是人家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在他们的忽悠下,一个国家可就不仅仅是傻了,蔫了,瘸了,而是像得了疟疾一样,一会冷一会热,非折腾得要死要活不行。 论新兴市场如何应对开放挑战 忽悠出来的危机? 2008年5月28日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表了一份让世人震惊的报告,宣称越南正面临一场类似于1997年泰国泰铢的"货币危机",报告指出越南已经出现了很多酿成危机的基本因素,其中包括高估的货币币值、经济处于危险的失衡状态以及偏低的外汇储备。此外,12个月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显示,交易员们正在押注越南盾兑美元未来一年会贬值39%。 报告认为,越南盾可能会重蹈泰铢的覆辙。当时,由于投机者认为泰铢估值过高而大量抛售,导致泰铢兑美元贬值45%。目前,越南地产价格下跌的同时,国内不良贷款数额可能上升,越南盾可能面临类似(泰铢)的下行风险,它的贬值可能会在本地区蔓延。 "大摩"的报告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掀起了一阵强烈的冲击波。高盛、雷曼兄弟等国际一流投行紧跟其后,相继发布了针对越南并不乐观的研究报告和风险提示。德意志银行也认为,越南或许需要由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那样的机构提供金融援助。继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和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先后把对越南经济前景展望的评估由"正面"下调为"负面"。 周边国家闻之色变,纷纷研究分析对策,检查自身是否存在相似的问题。各大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越南大米抢购、股市楼市下跌等方面的问题。《华尔街日报》载文指出,越南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全面危机,这为正在努力控制物价暴涨的其他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如果亚洲国家央行没有迅速采取行动抑制不断上涨的物价,越南将是前车之鉴。各国专家聚集在电视转播屏幕上,对越南危机的可能走势及是否会影响本国经济争辩得面红耳赤。2008年6月,"少年之国"越南忽然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社会眼中的"问题少年"。 面对国际金融机构针对越南的国际大忽悠,越南政府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越南总理阮晋勇表示,2008年越南国际收支盈余将会升至30亿美元,政府有能力采取干预行动以保持越南盾的币值。世界银行驻越南代表处临时总经理、首席经济专家马丁·拉马也不认同摩根士丹利的这份报告。"毫无疑问,越南经济正处于困难阶段。但有一点必须说清楚,上述的评价显然夸大了困难。"他表示,目前尚无充分因素表明,越南会像1997年的泰国那样爆发金融危机。越南经济学家则对外界的评论非常气愤,他们表示越南根本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目前的困难也不会波及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