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廖理

  廖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从2004年的3200万到2005年的15亿,一年的时间,框架传媒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整合实现了公司价值的飞跃。《智弈》一书非常精彩地回放了从谭智及相关投资机构进入框架,到框架并购业内多家企业,再到分众传媒高价收购框架的传奇过程。其中从资本与业务的整合到战略与时机的选择,都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我们如果仅仅从一本商业读物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那就远远低估了它的意义。

  框架传奇从行业大局看,是新出现的一种行业整合动向,从实业企业看,是一种新的竞争战略,而对于众多金融投资企业来说,也是国内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详细描述了框架开创国内企业并购行为的新模式,是类似行为在国内市场的启蒙者。

  框架模式

  什么是框架模式?首先我们需要对框架的并购成长进行一个理论上的总结。如果大家对国外的并购发展史比较了解的话,那么会发现在20世纪末,美国市场上出现过很多类似于框架的例子。最早在1970年,有一个叫Wayne Huizenga的芝加哥人收购了数百家小型垃圾处理企业后打包上市,形成的Waste Management Corporati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市值达到了10亿美元。到了1990年,这类收购活动变得非常频繁。1997年,平均每周有5家整合后的企业IPO,并且诞生了专业从事整合收购的私募投资机构,如Notre Capital Ventures。

  在学术界,一般将框架这种在短时间内横向整合某一细分行业内多家企业,以期获得行业主导地位的过程称为Roll-up或者整合收购。在行业整合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公司可以上市或者卖给其他企业,并且可以用上市获得的资金继续收购行业里的其他小企业。企业这么做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高盈利能力。另外在某些时候,金融投资机构也会愿意推动这种行为,因为不管最后企业是上市还是卖给了其他公司,收益都会远远高于当初收购的成本。

 第17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
  框架模式是整合收购在国内的首次尝试,其特征与上面对整合收购的描述非常符合。一是操作时间短、整合对象多,收购8家主要竞争对手只花了8个月时间;二是整合程度高,收购后企业以90%的份额几乎垄断了电梯广告市场;三是在动机上,框架当初进行收购就是为了消除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保护广告的销售价格;四是在后续动作上,并入分众之后的框架又收购了13家企业,到2007年5月整合的同类公司已达到21家,市场份额超过96%;最后从金融动机角度看,框架收购最初8家企业的成本约为6500万现金+30%框架传媒股份,而最后卖给分众的价格是15亿,粗略估算一下,投资增值接近25倍。

  一次框架式的整合收购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 发起人发现具有整合收购潜力的目标行业。在框架传媒一案中,谭智和框架传媒本身充当了发起人的角色。他们发现,电梯平面媒体业是一个结构上高度分割、存在相当数量小企业、只要较少资本就可以进行有效整合的行业。并且这个行业存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2. 收购企业融入收购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启动收购流程。融资的方式可以是债权,也可以是股权。案例中,谭智本人、汉能投资和IDG一共为平台企业框架传媒以股权和债权形式筹集了2400万的收购启动资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0039.html

更多阅读

第10节:美国大学的成就与危机(1)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总之,美国大学由于有雄厚的实力和教育质量,又有灵活的体制,使各个层级的大学都有增长的空间,所以在全球化中的竞争中有望全方位地征服世界:既把全球的精英招揽到其一流名校之中,其低层次

第19节: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4)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样本:解读时的独立与深刻  在两个女儿看来,陈志武和普通爸爸没什么两样。每天早晨,他送她们上学;每周,花半天左右时间处理对冲基金公司的事务;每年,大概有90~100个学时左右的教学

第17节: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2)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平民家庭的成长环境,也使他对“草根阶层”有着特别的关怀:“我5个兄弟,最大的哥哥长我16岁。我读高中时,有3个兄弟已经工作了,所以我就没有像他们那样,必须下地干活来养活弟弟。读大学

第16节: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  本篇来源:2006年8月《新财富》,记者刘凌云、刘浪。  在与陈志武的交谈中,幸福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之一。谈及自己的工作,他说:“我太喜欢做学问了。任何

第17节:用说笑话的方式表达自己(1)

系列专题:《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用说笑话的方式表达自己  林肯有一句名言,他说:"依我的经验来看,在向一般人说明或解释问题时,说笑话的方式比其他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  我相信,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

声明:《第17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为网友骨里的傲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