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物价暴涨 第34节:第八章 物价为何如此涨?(1)
系列专题:《经济热点解读: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第八章 物价为何如此涨? 物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开始猛涨,猪肉价格涨、蔬菜价格涨、玉米价格涨、食用油价格涨、饲料价格涨,物价涨得让人接受不了,百姓每月要为生活费用多支出一些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物价这样涨?物价上涨的趋势何时结束? 物价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我国的股价涨了,房价涨了,原材料等都在涨。2007年5月份以来,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说温总理关心猪肉涨价了。猪肉竟然在半年之内上涨55.8%,令所有人都没想到。为什么猪肉价格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暴涨了那么多?因为物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才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轮物价上涨,先是猪肉价格涨,紧跟着粮食价格涨、蔬菜价格涨,到了2007年底南方的那场雪灾,更是把物价推向了高峰。猪肉价格涨了一半以上,之后方便面在涨,汽油在涨,食用油在涨,食品价格都在涨。我们经常听到百姓抱怨说吃的东西涨了,用的东西也涨了。可我在给企业家上课时,他们说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29英寸彩电促销时还不到600元,平时也就1 000多元,买部名牌手机只需要200多元,衣服也都在打折卖,新款汽车一上市就1万甚至几万地降价。 为什么一方面老百姓都在喊物价飞涨,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抱怨产品卖不出去,打折销售呢?我国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说物价在涨,但很多企业的商品卖不出去,彩电冰箱都在降价促销;说物价在跌,像肉价、菜价、油价、米价、粮价又涨得让老百姓受不了。 物价水平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涨起来的?涨到现在让政府紧张,让普通百姓每月都为生活费用多支出好几百元。
读者可能会问,房价涨、油价涨、粮价涨,吃的东西都涨得这么厉害,怎么国家公布的统计公报表明物价指数涨得并不多呢?2008年2月份公布的物价指数(CPI)是8.7%,可我们实际感觉涨得很高了,每个月生活费多支出不少,可物价指数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对物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基本生活物品价格上涨反应特别强烈,他们每个月都要为此多支出一笔钱。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吃饭在他们生活费用中占的分量不大,所以他们感觉不明显。中国13亿人口中,富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普通大众,靠每月工资生存,还有9亿人口是农民。当物价指数不断提高时,这就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费用,我们的支出增加了。 用什么来表示一国的物价水平呢?这里给出一个名词叫做物价指数,也叫价格指数。什么叫物价指数?我国有上亿种商品,这些商品有的涨有的跌,一种商品也可能年初涨年末跌。这么多的商品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一个物价指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水平的总趋势。 物价指数是这样算出来的,先分出吃、穿、用、住、行等八大类,然后算出这八大类的权重各占多少,总和加起来是100。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之后选出每一类的代表品,比如,现在是吃米还是吃面?是吃粗粮还是吃细粮?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是用手机还是用座机?是用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是乘公交车还是开小汽车?孩子们是读大学还是读小学?教育支出占多少?燃料费用占多少?读书费用占多少?国家统计局选出三百多种代表品,把这种代表品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价格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方的物价指数。
更多阅读
县四大班子讲执行 第47节:第八章 四大方式提高执行水平(1)
系列专题:《中层培训选择:做最好的执行者》 第八章 四大方式提高执行水平 执行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光有意识就够了,还得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 许多人在做工作时,往往是采取“拍脑袋”、“凭感觉”等方式去做,或者遇到需要沟通
第28节:我们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大脑?(1)
系列专题:《打败分心与焦虑的魔方:注意力曲线》 第四章 我们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大脑? 神经元是缠绕在一起,并一起被激发的。 ——多纳德?海布(Donald O.Hebb)博士 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与人类的大脑相比,简直是相形见绌。大
第32节:如何控制社会对我们的影响?(1)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第三章 如何控制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高压下的群体服毒事件 神父吉姆?琼斯是人民圣殿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78年,为了逃避别人对他逃税的指控,琼斯带领他的1 000名追随者从旧金
第12节:沟通只是最后的补救方法吗?(1)
系列专题:《世界级领导者的制胜之道:释放激情》 第3章 沟通只是最后的补救方法吗?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企业中的大部分问题,无论大的还是小的,你会发现有一件事非常明显—大多数问题都源于沟通上的基本问题。并且无论我们谈论破裂的
第13节:你的组织有学习障碍吗?(1)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第2章 你的组织有学习障碍吗? 很少有大公司的寿命能超过人均寿命的一半。1983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1970年世界《财富》500强名单上的公司,届时已有三分之一销声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