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包容增长 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包容性增长



     一、包容性增长的提出

  2009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倡导“包容性增长”;2011年9月,胡总书记又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再一次详细介绍了“包容性增长”。几乎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在酝酿相近的战略思路。2006年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也先后研究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理念,分别在《新亚洲、新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发展报告2006:公平与发展》报告中给出了相关内涵:“增长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以及更为民众所认同”、“要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制度,提供广泛的机会,而不是将增长政策和具体旨在实现公平的政策割裂开来”。

  因而不难发现,包容性增长,旨在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为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其最基本的内涵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群。

  二、我国目前发展模式及现状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基于一个重要的背景,即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及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出口导向型,但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进而波及到我国出口,大批出口型企业受到冲击……面对这种困难复杂局面,我国政府不得已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这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急需转型,于是包容性增长模式应运而生。概括起来,当前我国经济及社会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发展不够均衡,两级分化显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推行的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即“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于启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助推中国经济起飞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等也逐步扩大了,从而形成了今天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两级分化显现的局面。

  忽视全面发展,社会问题增多。长时间来,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突出GDP增长指标,一些地方奉行“GDP主义”,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又简化为“GDP增长”,片面追求GDP指标的增长,忽视GDP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以及生态环境效率,从而导致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诸如资源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中恶性拆迁、房价居高不下、居民就医看病及劳动力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归根结底在于片面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

  存在不公现象,包容增长缺失。目前经济发展模式还催生了一些社会不公现象。首先,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竞争机制缺乏公平,一些部门、行业甚至个别社会成员能通过垄断经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甚至一些非自然垄断部门也能实现垄断。其次,竞争机会也存在不公平,家庭背景、性别、地区与行业差别等因素也影响着竞争参与,从而造成竞争机会不均等。这些不公现象的存在,往往会引发社会排斥行为,从而导致发展缺失包容性,经济无法包容性增长。

  三、发展模式选择与增长方式转变

  今后,全球经济会进一步融合,各国经济的关联性也将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增长,就必须对现阶段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即转型为均衡、全面、公平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

  发展模式选择:

  注重均衡发展。提倡包容性增长,要摒弃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吸收均衡发展的新思想,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地区和城乡等差距,把均衡增长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主题,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今后一段国家的主要任务则是,带动大多数人共同致富,由“国强”进入到“民富”阶段。

  强调全面发展。推动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即由单一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由“GDP增长”向“包容性增长”转移,使地方政府在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更多、更好地关注如何让百姓均衡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同时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最终实现质量和速度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并从重速度向重质量的包容性增长转变。

  突出公平发展。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济包容增长 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包容性增长
  增长方式转变: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因此,扩大有效需求就是当前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当前,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首先,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民富”真正成为现实。其次,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别,促使国民之间权利配置的趋同。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社会保障程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由此,保障拉动有效内需产生的长效机制的形成,降低出口依赖度,促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主要来源于内需而非出口,从而规避因外部环境波动和影响而产生的经济发展风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025.html

更多阅读

韦森谈经济形势:改变发展模式,才能避免萧条

   一会儿安眠药,一会儿兴奋剂  时代周报:在采访您之前,走访了一些民营企业和银行,可以感受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税赋高企、融资困难等困境,而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依然高达8.1%,这是否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实体

工业经济稳增长措施 稳增长成为经济安全的催眠药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在增长率,也不在通货膨胀,而在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过度依赖于出口,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毫不客气的讲,被坊间一再提起的所谓“稳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催眠药

企业发展 城市经济 企业管理,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离不开你

我国经济下阶段发展思路必然是:继续提高资源再配置水平,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政府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从行动角度提出的具体思路,内涵的是上述经济理论思路。但和上阶段不同的是,即便是资源再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也不再

声明:《经济包容增长 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网友过分钟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