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4)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舞蹈 国际大都市的胸怀和气度应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才会永葆活力,才会让民族文化这棵大树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我们北京是一座文化历史名城,文化根基厚重,具有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向外部世界宣传好北京,也是旅游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展示各国文化风情的巨大平台,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自己的别样风采。 陪同贾庆林等领导会见各国艺术家 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正在不遗余力地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许多不发达国家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消失,多样性、丰富性的文化生态面临着灭绝的威胁。中华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但保护不等于保守,如果以保守封闭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用心可谓良苦,但结果不仅无裨于事反而会更加被动,"弘扬民族文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实际上,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弘扬。外国人了解北京,就要来北京,给北京带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反之对北京来说,也是学习和吸纳各种文化的极好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重新焕发了青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范。我们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就是要为之提供一个生动的例证。 回忆:从成昆铁路工地到西沙群岛 "文革"前,我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当时自己刻苦学习,雄心勃勃,就是想做一名出色的男低音歌唱家。可运动一来,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我们那一代人的人生轨迹。在当时那种乱哄哄的情况下,我不想在城里参加无休无止的帮派斗争,渴望走出去摆脱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不久,我就参加了学校师生自发组成的文化工作队,远离动乱的北京,来到热气腾腾的大西南成昆铁路的工地上,为在深山老林筑路的铁道兵战士和铁路工人演出。那完全是一种新的体验,我感受到了普通劳动者的质朴和可爱。即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也不能完全扼杀人们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施工人员开来几辆大型推土机,轰隆轰隆地,硬是在大渡河畔的山坡上推出了一片平地,这就是我们的舞台。在夜晚演出时,我发现隔着悬崖峭壁和滔滔河水,对岸汇聚的火把越来越多。原来是彝寨的老乡,离着老远,他们根本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唱什么,可就是对着这边的灯火和舞影,久久地隔岸相看,一直到演出结束。老乡们手持的火把连成一线,很久才在我们的视线里消逝。老百姓对文化艺术的渴求,让我感动不已。站在简陋无比的土场子上,我的激情同大渡河水一般澎湃!整整半年,我们沿着建设中的成昆铁路线,跑遍了每一个筑路工地。 回到学校后,我还是忍受不了运动生活,正好赶上部队招兵,就决心投笔从戎。经过一番周折,我幸运地成了海军的一名文艺兵,开始了又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那时,我们去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当我们穿着渔民的服装,乘着200多吨的小舰,经过三天三夜才登上西沙群岛的一个岛屿时,发现那里云雾缭绕,湿气弥漫,岛上通讯观察站的住所像"地窝子"一样,窄小、潮湿、阴冷,一年四季被褥都是湿漉漉的。岛上的战士们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喝的水也是又苦又咸。可我们来了,他们的脸上却始终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他们驻守在海防线上,奉献着宝贵的青春却无怨无悔,我从战士们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真善美。在偏远的地方,在云之涯,在海之角,我们辛勤奔波着,但时时会感受到来自普通劳动者的温暖。一次在南海边上,正赶上涨潮,我们的船无法靠岸,那些脸色黧黑的渔民汉子,趟着海水,把我们一个一个地背到岸边。在五指山下,热情的山民采上新鲜的荔枝,追出20多里山路,在我们睡熟的时候悄悄放在帐篷外静静地离去。这样的情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 我的海军生活
这一切让我感悟到,无论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高与低,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是何等强烈。后来在我从事市场开发工作的过程中,我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以充满魅力的文化艺术为载体去宣传我们的城市,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文化节是"营销北京"的一个平台 1998年秋天,我们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当具有异国风采的盛装行进队伍出现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亚运村大街时,北京人大开眼界。国内媒体认为这是北京进一步走向开放的一个信号,对这一新鲜事物予以高度关注,电视台、电台和平面媒体都做了全方位的报道。 当时,北京的旅游业处在一个十字关头,是按照游山玩水的路子走下去,还是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实现转轨变型?何去何从?需要去判断,去权衡,去抉择。我和我的许多同事,面对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危机意识。旅游业的竞争态势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唤起创新意识,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创办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就是一个勇敢而又充满风险的尝试。
更多阅读
第22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20)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现在,传统的观光性旅游正在向深度旅游转变。所谓深度旅游,就是指旅游者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旅游者需要寻找对文化遗韵和民俗渊源的深刻感受,追求对自然
第21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9)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在巡游当天,北京卫星电视BTV-1 、BTV-9,遍布全市的35块LED户外大型屏幕、4000辆公交车车载电视,以及火车站候车大厅的巨型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组委会还会利用手机信息形式,举行市民互动评选活
第20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8)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讴歌奥运精神的"金秋欢乐颂" 第十届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和盛装行进活动是在海淀区的繁华地带举行的。活动区域东临中关村大街、西傍苏州街、南至丹棱街、北靠北四环路。中心表演区
第1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7)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传递爱心--情感营销的内核 2005年,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因其具有的高知名度、高支持度、高关注度和高参与度,在国际节庆组织(IFEA)评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中名列榜首。这样
第1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6)
系列专题:《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中秋过后的一个晚上,距离文化节开幕只有短短的三四天时间了,我在组委会的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放下手头的事情,和新华社的记者一同前去饭店看望风尘仆仆的新奥尔良客人。沙卡和他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