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冠军的心》
这些想法,都是为了"李宁"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从整个园区的设计和使用可以看出,李宁和张志勇已经把创新看做一个必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新,并且让创新这一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真正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这个工业园区不完全是优点。从北京二环以内的崇文门新世界办公大楼这一热闹之处搬迁至五环以外,新园区也存在一个弱点:园区自成一体的格局是否会让李宁公司与外部交流减少,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这个问题耐克也面临过。耐克的全球总部坐落在设备齐全的郊外园区,其创始人不理朝政,这使耐克可能出现一种危险的闭关自守倾向-可能威胁到该公司密切联系顾客和追求创新的能力。耐克当时的新总裁帕克表示:"我确实认为存在这种危险,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我担心耐克的创新正变得过于与世隔绝。"不过幸运的是,帕克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出了改善,他亲自设计了耐克的创新流程。在建立了首个研发实验室后,他还成立了一个从事远期创新工作的小组,名为Explore(探索)。他称这个小组正与学者、发明家和其他公司一道追求"深度空间"创新的可能性。
![平凡人的不平凡 第58节:第十一章 不平凡的2007(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5234213809.jpeg)
在李宁公司,刚刚乔迁新居的张志勇显然还没有感受到这一有可能来自地理位置和空间格局的威胁。 实际上,在2007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张志勇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要直接得多。坐在新园区的办公室里,张志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朋友送给他的《没有不可能-再造阿迪达斯》一书,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他的办公室外面摆放着包括获得iF工业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飞甲"、"半坡"等"李宁"研发的样品鞋。令他感到踏实的是,公司已经通过创新取得了诸多成绩;而让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眨眼之间,需要用更多创新去面对的、对公司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2008北京奥运会就要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