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从草根到精英的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
第四节关怀+尊重:学生至上 古时读书,有“凿壁引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苦学终可致大成。 千年之后,时移世易,苦学却不改。多少回灯下倒头而眠,多少回考场失望而归,心神俱摧,而彼岸依然遥远。 谁在黑夜里给你一盏明灯,陪你走过漫漫求功名之途?谁在挫折时给你一杯温茶,暖你疲倦不堪的心灵? 一声安慰,一句关怀,学子们就可以在黑暗的大海里,在波涛翻滚里,牢牢掌住舵,扬起帆,驶向明天,驶向希望。
![第64节:关怀+尊重:学生至上(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54113019650.jpeg)
冲突:俞敏洪的衣食父母观 一个商人最看重的是顾客,一个老师最看重的是学生。兼具商人、教师和学生三个身份的俞敏洪,对学生的尊重往好听点说,是有一种“浓郁的悲悯之心”;往难听点说,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有句谁都招惹不得的名言:“对学生不好,你就变成了魔鬼!” 俞敏洪对学生的好,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他规定,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有没有原因,只要学生不满意了要求退学费,立刻就得退。要是有学生无理取闹,退着玩的,有些老师不愿意,俞敏洪就会把老师叫来痛骂一顿。 早期新东方办学条件艰苦,有些教室条件差,夏天别提空调了,连风扇的影子都看不见。新东方租的都是几百人的大教室,有些甚至是破产的钢铁厂改装的,密闭性很不好。俞敏洪也不管,把成车的冰块往教室里拉。一上课,就看见老师站在三四块晶莹的大冰块后面授课,实质性的降温没有,看着有“冰天雪地”的感觉也好啊,这招叫“望梅止渴”,取自三国里曹操的逸事。 当时北京到处修路挖坑,地方供电不足,有些老师正在上课就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俞敏洪对此也是有备无患,成千上万的蜡烛和煤油灯早就备着了,一听某教室停电,一车蜡烛、煤油灯立刻就成群结队地杀过去。俞敏洪后来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看见教堂里上千支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肃穆庄严,他立刻就想起几年前的教室,烛光里的学生的眼睛随着蜡烛明明灭灭。他在100支蜡烛的照耀下,那种神圣的感觉让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业可能改变某些人一生的命运。同样的是圣洁感,同样的是教化人心,一个是使人从善,一个是使人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