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外贸带来的伤害(15)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但基本的问题在于,对贸易的控制如何进行?显然,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可能有阻碍贸易的物理屏障,例如在牛津和雷丁之间建立关卡,或者纽约和新泽西之间建立哨所等。但是在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层次却有障碍。实际上,我们可以期待,这会导致保护主义在国家之间或区域之间(如欧盟)的层次上复活,而所谓的本地化则只是作为口头宣传而已。 最后,这样的本地化的后果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在本章开篇引用的语录中已经指出,本地化的倡导者认为,"各地的人民如果能够自己生产食物,那么所有国家和社区的安全都将得到加强",关键词肯定在"如果能够"上面。自给自足的农业其实是最危险的生活策略之一,因为一旦歉收就可能导致饥荒,而且稍微扩大一点规模的自给自足也不能保证安全。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而言,食品在20个国家的进口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在10个以上的国家超过30%,有4个国家的比例甚至超过40%。48假定这些国家(其中许多位于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在被迫实行自给自足之后就能获得更大的食品供应安全,那实在荒唐。能够购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食品,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安全的保证,因此,贸易可以促进安全。我们可以问问东北亚某个国家的人民,如果那里的领导人不是坚持"自力更生",而是允许国民通过出口制造品来换取粮食,他们的食品供应是会恶化还是改善?当然,没有人能有机会走过去问他们,与所有的封闭经济体一样,那里一定有着严格的政治控制。
第二个后果是环境方面的,主张本地化的人从信仰而非逻辑出发提出,与全球化经济相比,这样的自给自足的区域、国家或地方经济体对环境的破坏更小。但正如我们在上节中已经讨论过的那样,这种关于封闭经济的环境友好特征的幻想完全没有依据。例如,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推行的大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本地化"为目标的项目,它鼓励每个村子的人都参与炼钢,结果是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惨遭蹂躏的环境和极有限的合格的钢材。实际上,这已经充分证明了以地方的自给自足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手段的愚蠢。的确,如果人类的经济活动真的缩减到一个很小的规模,自然环境当然会得到改善。但在那样的水平上,人们恐怕随时都有可能饿死。"让自己苦一点,救救环境"并不是最有销路的口号。 第三个后果是,除非所有的地方经济都能产生足够的竞争,否则效率的改进就会停滞。假如像我们开篇的引文那样,本地化的倡导者认为价格不再重要,那么,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需求也就没有必要了。英国的消费者就可以继续购买本国生产的昂贵的汽车和经常出毛病的家用电器,而不能再购买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量涌入的日本进口产品。同样,也不会再有大大提高了几乎所有国家的生产率的产业内贸易和零部件贸易。除了美国以外,可能其他国家都将发现,自己会越来越远离世界的技术前沿。同时,前沿本身的推进也会大大减缓,因为竞争强度骤减,创新压力不复存在。还有,如果说价格以及效率都不再重要,那么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也就没有关系了,因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就是竞相降低资源的消耗,这其实就是在过去30年里单位能耗的产出能有如此大幅度的提高的原因。但在本地化的梦乡中,那样的努力也将不再需要。
更多阅读
第70节:外贸带来的伤害(29)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这还不是发达国家的虚伪行动的全部。乌拉圭回合还涉及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的引入,并纳入了随后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某些规模较大、较为领先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
第69节:外贸带来的伤害(28)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不过,最丑陋的事情还是对农业的保护,在这个领域,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比较优势,但它们却很难提高自己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虽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占GDP、总就业和外贸的比重已经
第68节:外贸带来的伤害(27)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非关税壁垒对发展中国家也是很重要的障碍。欧洲对工业品的真实保护水平如果只考虑关税是5.1%,但如果把非关税壁垒计算进来则相当于9%。84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产品标准
第67节:外贸带来的伤害(26)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只有3%左右,然而农业产品的平均关税率几乎是制造品的两倍。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关税壁垒通过关税高峰措施(tariff peaks)也可以提高到15%以上。用这样的高峰税
第66节:外贸带来的伤害(25)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最后,世界贸易组织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里,近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如下一些主要事项值得优先考虑。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单一认诺(single undertaking)的看法需要重新思考。坚持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