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结论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以来出现了不平等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的增加。不过即便如此,还需要留意如下两个重要的补充。 第一,如果这是事实,那也是一个对于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利的经济发展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正确反应是:帮助那些由于廉价进口产品而受到冲击的人们,例如开展再培训、改善教育、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工资补贴,以及最直接的增加转移支付。如果发达国家无法正确和有效地处理内部的收入分配问题,而是剥夺世界上广大穷人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那将是很不道德的。 第二,请记住,发达国家的这些变化都是增进世界繁荣的过程的一部分,巴拉对此有特别的解释。他把"全球中产阶级"定义为按1993年购买力平价计算,年收入在3 650~14 600美元的人。根据他的分析,在1960年,64%的世界中产阶级都居住在高收入国家,而今天已经下降到17%,位于亚洲、中东和北非的中产阶级所占的比重从1960年的6%提高到了1980年的16%,到今天已达到51%。只有最自私的西方人才会对这样巨大的变革、这样迅速的进步抱怨。 结论 让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关于经济增长带来了剥削、贫困和不平等的说法上,并结合我们已经知道的答案进行一番比较: 第一,在全球化时代,最富裕国家的平均收入与最贫穷国家的平均收入之比在持续提高。回答:正确。 第二,高收入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拉大。回答:正确,但不可避免,主要原因是20年前的起点差距太大。 第三,个人之间的全球不平等现象在恶化。回答:错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个人之间不平等状况从各种可能的指标来看都在缩小。 第四,绝对贫困的人口的数目在增加。回答:可能不正确。极端贫困的人口数量自1980年以来很可能下降了,这是两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发生的新现象,主要是归功于亚洲人口大国的快速增长。 第五,绝对贫困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也在增加。回答:错误。极端贫困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重肯定是下降了。 第六,世界上的穷人不但收入水平在恶化,而且其他很多人类福利指标都在恶化。回答:绝对错误。按照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饥饿发生率、生育率、童工比率等指标来计算,人类的整体福利都大有改善。这些指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改进幅度最小,部分是因为疾病的影响,部分是因为经济增长的缓慢。 第七,每个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都在扩大,特别是大多数积极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回答:错误。在大多数有效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并未拉大,尽管中国例外。高收入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有显著扩大,但全球化对此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很可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从广义上看,人类福利的指标有所提高;陷于极端贫困状况的人口的比例在减少;最贫困的人们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受到了剥削,而是根本没有人去利用他们,被隔绝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快速加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高速增长,正在让地球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让那些没能成功融入世界经济的国家有效加入建设性的、互利的生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