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1)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总之,米拉诺维奇的结论是,1988~1993年之间的分配不平等状况有显著扩大,按照基尼系数计算,不平等从0?63提高到0?66(在很短的时期内增加了5个百分点),他还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南亚的农村居民的按购买力调整后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同时,一些主要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在快速增长"。28这样的结论与上面提到的几位研究者的看法很不相同,但至少在有一个方面是一致的。米拉诺维奇也承认,"各国之间的平均收入的差距……是决定世界不平等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它解释了全部不平等来源的75%~88%的部分(与不同的指标有关)"。29米拉诺维奇还得到了其他一些统计结果:世界上最富裕的1%的人的收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底层的57%的人;位于国内平均收入最下层的10%的美国人比世界上2/3的人的生活状况更好。

  米拉诺维奇提出的世界不平等状况在5年时间里快速扩大的结论,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罗伯特·维德(Robert Wade)在《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的影响很大的一篇文章的基础,不过,他的结论可信吗?30又有哪些启发意义?部分的答案在于,那是一段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使得结论更为可信,但启发意义却会打折扣。例如在1989年的政治波动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而印度也在1991年遭遇了经济危机。因此,米拉诺维奇分析的正好是这两个发展中大国在过去20年里发展最缓慢的时期。31其实,萨拉-伊-马丁也曾发现,世界的不平等状况在1986~1989年之间有所恶化,但在1990年后又开始改善(参见上页图9?2)。因此,把这段时期的结论推广到整个20年是危险的。同时,米拉诺维奇估算的不平等状况的扩大幅度令人惊讶,根据巴拉的估计,高收入国家的相对收入需要增长27%,才能导致世界收入不平等状况扩大5%(以基尼系数计算)。这样大的增幅显然不存在,因此,米拉诺维奇的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第3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1)
  例如,米拉诺维奇采用的家庭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的收入水平在1988~1993年之间没有提高,但国民账户统计的数据却不同。那么,实际情况如何?部分原因如上文所述,是因为家庭平均收入和开支的增长在家庭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速度要慢于国民账户反映出来的速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调查数据是来自两位权威的世界银行研究员,他们估计了1987~1999年的绝对贫困率的变化,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真实消费水平只增长了11%。32但巴拉却发现,同期的国民账户(以购买力平价换算后)显示,平均真实收入增长了24%,消费增长了21%。11%和21%的差距不能算小,而是非常令人惊讶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075.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2)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结论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以来出现了不平等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的增加。不过即便如此,还需要留意如下两个重要的补充。  第一,如果这是事实,

第4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1)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收入的扩大,在其他高收入的大国中(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并不那么明显,至少对全职员工是这样。但如果我们考察工作时间和失业率的情况,就

第39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0)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如果我们审视其他的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则会发现它们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方向不一。杜大伟(David Dollar)和阿特·克拉埃(Aart Kraay)在一篇知名的文章中指出,对外贸易促进了

第38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9)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我们再看看最有争议的指标之一:童工。从理论上应该认为,随着父母收入的增加,儿童数量的减少,预期寿命的延长,儿童应该更多地得到教育机会,而不是被过早送去参加劳动。令人高兴的是,事实

第37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8)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同时,发展中国家总体的婴儿死亡率从1970年的107‰下降到1980年的87‰,2000年的58‰。在东亚这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则从1980年的56‰下降到2000年的35‰。在南亚,婴儿死亡率从1980年

声明:《第3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1)》为网友夜半丶唱情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