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4)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那么读者也许会问,这样的进步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有什么关系?世界银行对于全球化进行了分析,在2002年公布的报告中,它把73个发展中国家(它们在1997年总计拥有40亿人口,占全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分为两组:4第一组是自1980年以来,贸易额对GDP的比例增长幅度最大的排名前1/3的国家,第二组是其他的2/3的国家。前一组国家的总人口为29亿,贸易额对GDP的比例提高了104%(在同期,高收入国家的同一比例提高了71%),而其余的2/3的全球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有所下降。

  从1980年到1997年,前1/3的24个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提高了67%,相当于每年增长3?1%。相反,另外49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的提高幅度只有1?0%,相当于每年增长0?5%。如表9?1所示,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的教育水平在1980年并没有显著优势,同时总体上比第二组的发展中国家更穷。世界银行指出,"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新成员"的进口关税下降了34个百分点,而其余国家只下降了11个百分点。积极参与全球化国家的法治水平的改进程度也比第二组好得多。因此,世界银行的结论是,"随着这些更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的内部改革以及与世界市场的融合,它们开始迅速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的2?9%持续提高的90年代的5%左右"。5

 第23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4)
  世界银行报告的结论是正确而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24个积极全球化国家的组成有些特别之处。其中,中国和印度就占了全组国家总人口的75%,如果加上巴西、孟加拉、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则占了92%。还有,这一组以亚洲国家为主,它们的人口占这组积极全球化国家的总人口的85%。

  我们能够从世界银行概括的这组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什么启迪呢?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宣称,所谓国际经济一体化会必然导致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的说法没有根据。这么多的国家在积极加入世界经济融合之后实现了繁荣,有些国家的进步幅度还特别大。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的一个更微妙的问题是,这些相对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究竟采取了哪些正确的政策?批评者们会说,成功并不意味着应该全盘接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私有化、自由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他们在坚持这种怀疑态度的时候,却往往会因为对个别政策的讨伐而否定了整个市场取向改革的大方向。其实所有这些取得成功发展的国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向市场经济靠近,也就是推广私有产权、自由创业和竞争,越来越多取代国有制、计划经济和保护。不管过程是否犹豫,这些国家都选择了经济自由化以及和国际经济融合的道路。这才是核心,其他都是注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082.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2)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结论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以来出现了不平等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的增加。不过即便如此,还需要留意如下两个重要的补充。  第一,如果这是事实,

第4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1)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收入的扩大,在其他高收入的大国中(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并不那么明显,至少对全职员工是这样。但如果我们考察工作时间和失业率的情况,就

第39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0)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如果我们审视其他的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则会发现它们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方向不一。杜大伟(David Dollar)和阿特·克拉埃(Aart Kraay)在一篇知名的文章中指出,对外贸易促进了

第38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9)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我们再看看最有争议的指标之一:童工。从理论上应该认为,随着父母收入的增加,儿童数量的减少,预期寿命的延长,儿童应该更多地得到教育机会,而不是被过早送去参加劳动。令人高兴的是,事实

第37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8)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同时,发展中国家总体的婴儿死亡率从1970年的107‰下降到1980年的87‰,2000年的58‰。在东亚这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则从1980年的56‰下降到2000年的35‰。在南亚,婴儿死亡率从1980年

声明:《第23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4)》为网友秋心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