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自那些不幸的年代以来,印度从两方面的革命中取得了成果:绿色革命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自由化革命也随即启动。在拉吉夫·甘地领导下,政策改革一开始显得很犹豫,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到1991年由于严重的外汇危机而促成了改革的"大跃进",那是由印度最杰出的官员、当时担任财政部长的曼莫汉·辛格指导下完成的。逐渐地,印度放弃了伪斯大林主义的荒谬的控制模式,转而为个人、企业和市场服务。结果在1980~2000年间,印度的人均真实GDP翻了一番,滞胀也已经成为历史。 印度不是唯一的增长榜样,它甚至还远远落后于更加充满活力的、自由化步伐更大的邻邦--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那里的人均真实收入水平提高了400%。应该记住,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之和占全球的2/5,中国的人口超过了整个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总和。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取得了高速增长。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3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从1975年到2001年,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1%)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达到了5.9%,南亚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同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则是2.4%。从1990年到2001年间,东亚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为每年5.5%,南亚的速度则提高到3.2%。

此前从未有如此多的人和占世界人口比例如此大的人群的生活水平能得到如此巨大的提升。从1975年到2001年,高收入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为每年2.1%,从1990年到2001年,则仅为1.7%。这段时期出现了部分的收入趋同:占世界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收入,与最富裕的国家相比,增长速度要快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说马祖尔和许多喜欢他的人们犯了常识性错误的坚实证据。全球化并没有加剧而是减少了收入不平等,同时也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批评者们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发生呢?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的生活水平的巨大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不是一直都在扩大么?的确如此。世界上主要国家内部的不平等不是也在拉大么?也的确如此。那么,全球的不平等状况怎么可能得到改善呢?借用比尔·克林顿的竞选口号来说,"是增长,傻瓜"。拥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贫穷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给最重要的一种不平等--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对于改变世界的贫困现象也有类似的作用。亚洲的崛起正在改变了世界,正在让地球更加美好。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已故的冈纳尔·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名著来说,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上演的"亚洲的戏剧"(Asian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