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20世纪70年代早期,我曾在肯尼亚工作,那里正好实行了进口控制政策,我亲眼见到这样的措施带来了公务员的腐败。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世界银行的印度办公室工作,那里的腐败的进口控制制度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统治的末期。然而与英国不同的是,这样的限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没有放松。相反,整个限制体制变得越来越更加复杂。这些限制和其他监管措施一样,都在侵蚀着公共权力部门。如果英国在1945年实施的控制体制也像印度那样再延续45年的时间,它的公务员体系还会保持现在这样廉洁自律吗?我看很难。 治理竞争

掠夺行为是不劳而获、颇有吸引力的。在历史上,国内的压力和境外的竞争都是对政府施加的重要约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有些国家远远落后于邻邦,许多人才已经准备离开,投资也大量转移到别处,国库空虚、资本外流,令糟糕的政府不得不推出改革。就像第三章介绍的那样,对于人才、资本、新观念的开发和应用的竞争,是解释欧洲文明的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是自己领土上的天然的垄断者,在同一块土地上展开竞争会导致内战。我们知道,垄断者往往是掠夺性、压迫性、懒惰和懈怠的30,因此鼓励开放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就是它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如果我们认为政府总是正直、明智和负责的,那或许可以不要这样的压力。但很多反对全球化的批评者们的荒诞之处在于,他们多数人对这两者都不接受。于是,他们就不免陷入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要政府更多地进行干预,但这会带来腐败,同时又要关闭国际市场,但这会让糟糕的政府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他们还指望政府更多地为民众的公共利益服务。然而理论和实践都显示,政府的干预越多,市场越是对外封闭,政府就越是容易被特权集团所操控。既反对自由主义的经济交往,又要防止政府被特殊利益集团和腐败的政客控制,那是自相矛盾的。 结论--找到谦卑的公仆 好的政府是必需的,它自身能良好地运转,又要服务于发达的市场经济的运行,而市场的发展是繁荣和自由的摇篮。市场和政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常微妙的共生关系。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谦卑而诚实的仆人。那么,我们能找到多少这样合格的政府呢?目前还不多。这个现实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将看到,当市场跨越国境之后,这种影响将变得尤其重要。糟糕的政府是让经济活动跨越国境、实现更大收益时要面临的巨大障碍,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