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把发行储备货币的国家要满足的先决条件与储备货币的三个重要功能联系了起来。为了使自己的货币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价值储存手段,发行该种货币的国家应该有较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还要有稳定的、相对走强的汇率。作为一个好的交换媒介及记账单位,一种储备货币必须在很广的范围内被交易和接受。如果一个国家的产品输出量、贸易和金融的规模都很大的话,那么,它的货币自然会在较大范围内被交易,因此也更可能被广为接受。
这里存在着一种循环推进或不断自我强化的特性:一种货币越是被频繁地交易,人们就越有动力把这种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从而推动这种货币的交易。同样,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越深入、越具有流动性,就越容易以本国的货币来筹资,因此也就越容易进行支付和储存价值。
将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意味着任何对某种储备货币的量化分析都必须将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贸易和外部融资、其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将该国货币作为价值储存的信心,以及这种货币的使用范围等考虑进去。这就是陈庚辛和弗兰克尔所采用的方法。
此处采用的分析方法在附录3A中会详细阐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里采用的分析与现有的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差异。首先,现存的文献主要研究的是1973年之后的时期,而这里所分析的时间跨度较长,研究的时段为1900~2010年。其次,运用奥卡姆剃刀理论将决定因素的范围缩小到:(1)相对规模,虽然还是从经济的三个方面,同时也是第二章中讨论的经济主导的更广意义上的决定因素,即收入、贸易和外部融资来进行衡量的;(2)一种储备货币的持久性和自我强化的特点。
克鲁格曼为这种简单化提供了正当理由。在他看来,储备货币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如下:“首先,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在世界市场中举足轻重的话,那么比起小国来,该国的货币是国际货币的一个更好选择。其次,把一种货币当做国际货币来使用本身就强化了这种货币的有用性,因此,就产生了因果循环的一个要素。”弗兰克尔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则更加倾向于规模。同时,他对其他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与世界市场有关的方面包括一个国家占国际商品输出量、贸易和金融的份额等。
采用这一简单而基于历史的分析方法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如下所示。
第一,在一个国家的储备货币地位及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统计关系。
第二,在一个国家的净债权国地位和储备持有量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是那么强的正相关关系。
第三,令人感到意外的发现是,我讨论过的那三个同时也是经济主导决定因素的变量,恰好能对储备货币地位作出解释。它们三者一道,解释了储备货币持有之所以出现变化的70%的原因。因此,如克鲁格曼和弗兰克尔指出的一样,在解释储备货币地位时采用简单的方法是可行的这一点,就得到了证明。
第四,一个与以往的文献中得到的结果不一样的意外发现,就是贸易似乎是储备货币持有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与储备货币反过来是从私人部门的行为中衍生出来的观点一致。这一观点认为,私人部门在交易中越是倾向于使用一种货币,或是用这种货币来结算,这种货币就越可能取得储备货币的地位。分析的结果显示,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由10%上升到15%,而其他方面的份额不变的话,这个国家的储备持有份额就会从20%上升到37%。相比之下,如果一个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以同等幅度增加的话,那么其占储备持有的份额将从20%上升到30%。
第五,统计分析表明,美国现在是在发挥着超出其实力的作用,而10年前却并非如此。考虑到美国在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和净债权国地位方面的基本要素,其在储备持有中所占的份额远远超出了其应有的份额。这一发现或许会让某些人沾沾自喜,而对某些人来说则是一种警告。之所以觉得沾沾自喜,是因为这意味着一种率先行动者优势:一旦一种货币被确立为储备资产,要将其从这个崇高的位置上拽下来是很困难的。但是,这一发现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警告,因为它表明,基本因素正在和货币唱着对台戏,一旦到达某个临界点,人们将会很快地停止使用美元。
这种情况会发生吗?英帝国与英镑的主导联系在一起,美式和平(即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安定和平)也与美元的主导相关联。在从子安贝壳到美钞的漫漫征途中(其中经历了白银、金银复本位制、英镑),世界会迎来人民币主导的时代吗?我将会在第五章中讨论这个问题。